美國通脹預期持續升溫
反映市場對通脹預期的10年期盈虧平衡利率一度觸及2.21%,為一四年以來最高水平。大宗商品、糧食和原油的價格亦迅速反彈。因新冠疫情而重創的油價已修復失地,布蘭德期油近日漲破60美元大關,重上去年一月的水平,主要是OPEC+成功減少石油供應,以及新冠疫苗的推出,讓需求上升。
另外,通脹的預期亦反映在美國國債收益率上,10年期國債收益率繼一月偏軟回落後,二月初因應拜登政府的經濟刺激法案明朗化,收益率再次升至目前1.15%的水平。種種跡象均顯示市場對美國通脹加快的預期持續增加。
然而,美國十二月CPI指數為1.4%,遠低於美聯儲局的2%目標,這令人不禁好奇已持續多年的低通脹能否升至平均2%的水平。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通脹將永遠維持極低甚至負利率的水平。其中一種解釋是隨着科技進步,其相對價格將下跌,導致整體生產成本下降。另外亦有老齡化社會所導致的低通脹,以及貧富懸殊所帶來的整體需求減少而出現的低通脹等解釋。○八年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進行大規模的貨幣政策刺激,亦難以把通脹推高至平均2%的水平,似乎可能印證這些經濟學家的解釋。
撇除這些新的論述,美國目前的失業率較疫前高出約3個百分點,已成通脹升溫一大阻力。但隨着全球各地疫苗接種計劃開始,經濟數據表現將轉好,通脹數據短期內上升動力猶在。但長期而言,通脹能否上升並維持2%的美聯儲局目標,經濟周期及通脹周期會否越縮越短、全球經濟是否仍能以低利率環境帶動,目前看來,答案仍未明朗化。
工銀澳門金融市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