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藉紅包契機推電子化應用
疫下新春,雖然多數居民原地度歲,但拜年活動在防疫抗疫前提下料有所減少,透過視像“雲拜年”,同樣喜氣洋洋,派利市的傳統,今年或在電子支付趨向普及下,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與傳統紅包相比,電子紅包可能更有趣味性。如微信早於一四年春節期間已推出虛擬紅包功能,使用者可向好友或群聊傳送紅包,更可透過等額分配或隨機分配增添搶紅包的娛樂性。據資料顯示,一六年新春期間微信紅包量達卅二億個,使用量每年遞增。除了因電子錢包在內地大行其道,其便利性及隨時分享喜悅的奇妙功能,令更多人在新春以外,也以發放電子紅包來分享喜悅。
“無現金”支付這股新趨勢近年漸在港澳地區興起,尤其疫下進程明顯加快。以香港為例,疫情仍未消除,今年不少家長會取消帶小孩外出拜年,人與人之間來往減少。正是這個疫下場景,為香港推動“電子利市”創造有利條件。香港金管局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疫下新登記用戶激增,電子支付客量續創新高,順勢建議居民透過電子渠道收發利市,再搭配不同銀行為吸引客戶而推出的電子利市獎賞,彰顯無現金交易的便捷性,推動電子支付普及化。
本澳數年前已有銀行推出電子利市卡產品,可惜大環境未成氣候,滲透率不高。其一是居民對電子利市卡的認識度不深,其二是可使用電子利市的商戶或應用場景不多。
但疫下電子支付應用場景越趨廣泛,全天候到賬過戶運作基本上已成熟,相信新春派利市、收利市的方式或渠道,在不久將來或會有所轉變,使用率亦會迅速增加。但整體的推動過程中還需要政府的大力鼓勵、業界積極響應,以及居民配合。
業界可先嘗試在設計電子利市產品加入玩味元素,增加娛樂性,吸引更多人使用。這樣過年就可保留收發利市傳統,不減年味,又可更好地把電子化應用進一步融入生活中。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