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2月07日
第D05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色彩與藝術家的愛恨情仇

《色彩的履歷書》 作 者:凱西亞 · 聖 · 克萊兒 譯 者:蔡宜容 出 版 社:本事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色彩與藝術家的愛恨情仇

一九六一年第三版韋氏國際新英文字典中將“青金石藍”定義為“一種溫和的藍色,比一般哥本哈根藍再紅一點,比蔚藍與德勒斯登藍,或龐畢度藍再深一點”,第一次看到這個解釋時,真心覺得這是甚麼神級操作?然而,對比顏色的定義,《色彩的履歷書》中撰寫了七十五種顏色的誕生,所涉及到的與人類歷史、神話傳說,甚至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代表的特殊含義,更讓人着迷,它既是顏色的履歷書,更是色彩的寶典。

藝術家跟色彩密不可分已然是公認的,然而,喜歡色彩事實上是人的天性。萬年前的岩畫,原始人對野生動物的呈現,用碳黑粉勾勒輪廓,用色標準力求再現客觀真實的世界。自古以來,人類就穿着經過染色的衣服,對紡織品的染料更有巨大的需求市場。這些顏料初始並非為了繪畫,而是為了發展和人類息息相關的染料工業,這些古時候的染料當時主要來源於天然的動物、植物和礦物。比如從松蘭的葉子裡獲取藍色、從胭脂蟲裡獲得的紅色(胭脂紅)等。

當然色彩與藝術家之間的愛恨離愁,更為人津津樂道。文藝復興時代的畫家,印象派畫家和後印象派畫家中,如莫内、修拉等,常常在巴黎的咖啡館裡聚會討論,尋找繪畫創新的突破口。印象派畫家畢沙羅有一次示範,將白色和幾種原色顏料通過調和,畫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風景畫,使用的顏料殘留色分別有白、黃、紅和藍,畢沙羅的示範對於當時的色彩理論有很大建樹,認為色相環上的所有顏色都可以用此三種原色調配出來。莫内懂得這個理論後,不再給物體的陰影部分塗黑,而改塗物體亮部顏色的補色,使畫面色彩更為協調。毋庸置疑,色彩的研究對畫家影響何其深遠。過去顏料的獲取非常受限,多數都是手工製作,文藝復興時期畫作中維持的簡單素描形象,事實上是畫家根本買不起昂貴顏料,這種代價高貴的顏料,往往需要委託作畫的贊助人自己購買。而客戶則會在書面合約中具體說明,希望畫家在作品中使用昂貴顏料的比例,唯恐囊中羞澀的畫家以廉價顏料取代。直到十九世紀,藝術家們才真正享受到顏料成品增加後所帶來的便利,甚至有很多明亮的色彩,讓畫家們神迷。這些改變一定程度影響了藝術史的發展,人工合成方法、梵高創造“固體混色”技法等等,都讓世人看到色彩,不只左右了藝術的發展,更形塑了人類的文化世界。

人類對色彩的認識經歷了從過去感性到現如今越發科學的過程,上世紀以來,畫家對色彩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很多新的繪畫流派也因此產生,包括點彩派、高更的“掐絲琺瑯彩”技術等。到了二十世紀後,現代繪畫更是賦予了色彩新意義。很多畫家對色彩進行了重新定義,也讓色彩重新擁有純粹“感性”以外的溫度。

於筆者而言,油畫創作過程中,如何更為妥善地利用配色技巧去表達內心的情感,如果嘗試更多視覺衝擊力強的色彩搭配,是一項源源不斷可以刺激創作的心動之旅。哪怕今天,只是初次想要認識色彩,《色彩的履歷書》也絕對值得推薦。

艾 思

2021-02-07 艾 思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0027.html 1 色彩與藝術家的愛恨情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