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筆觸描寫現實愛情
——談《不能忘記的名字》
雖是韓國愛情片,卻走出韓式催淚。《不能忘記的名字》以平淡筆觸刻劃“傷健共融”的愛情離合,過程簡單,飽含現實的無奈。
《不能忘記的名字》原本於去年上映,因香港戲院持續關門而遭到擱置,本澳搶先登場,反應頗為理想,看來韓風仍在港澳勁吹,然而這並非熱門大作,台前幕後全是名氣普通的影人。南柱赫飾演的大學生,在街上幫忙從輪椅跌倒的少女韓志旼,後者是孤苦伶仃的殘障人士,由拾荒婆婆照顧。
影片一開始就進入社會性議題,敘述弱勢人士的孤寂與徬徨,沒有賣弄悲慘,不過描寫並不深刻立體,後來得到社會機構幫忙執屋維修,也只是簡單走過場,戲味不多。男主角則多了性格筆墨,與女教授有肉體關係,也有女朋友,寫出一個情感豐富、不顧道德的後生仔形象。
男女主角漸漸產生感情關係,多以食飯傾談形式表現,篇幅不多,亦不夠細膩。兩人始終屬於“傷”與“健”兩個世界的人,在離離合合中徘徊。編導對這段感情的描寫拖拖拉拉,明明分開也捨不得再見,相見後又捨不得分開,分開後又思念再見,過程絕不爽快,不過枝節尚好。女主角的身世逐步披露,悲上加悲。男主角的職場與愛情戲卻斷斷續續,作用不大。
全片最大特點是省去澎湃激情,男女主角從相遇、相愛、分手後又再愛的過程,拍出含蓄的細水長流。在茂密樹林下談情、在魔天輪上看風景,皆有輕柔而不過份渲染的浪漫感。然而浪漫過後回歸現實,女主角不想因自己傷殘而拖累對方,一句“我們看魚缸內覺得魚群被困,但魚群看我們也覺得我們被困”,道盡愛的意義,不在於擁有,讓愛人自由,活得更好,也是一種愛意,更是對現實苦衷的回應。
全片正是這樣,一反韓式浪漫愛情片結局,有情人並未終成眷屬,兩個世界的人始終回到各自世界,這才是真實的反映。調子無奈,情懷哀愁。
導演手法普普通通,談不上特別風格,僅僅拍出淡然低調的情感,勝在簡簡單單,不堆砌俗套的戲劇性。文戲比較多,能夠寫出兩人的內心世界,但沒有在女主角嚮往歐遊的描寫多加墨水,導致孤身完成心願的結尾不夠動人。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