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育必修課
途經社服機構,有團體正舉辦揮春書寫活動。書畫家即席題贈門聯一幅,筆走龍蛇,信手揮毫,一氣呵成,令人稱羨。
社會發展的其中一項,體現在於書寫工具的演變。毛筆取代刀筆,硬筆又取代毛筆,進入數字時代,毛筆“昇華”為藝術選修,電腦普及化令都市人從“寫字”漸成“打字”。
漢字從表意化日益走向表音化,導致漢字——尤其繁體字的書寫,或結體疏散、或筆序顛倒、或白字連篇,不是橫七豎八的“蟲體”,便如“張天師畫符”般難以辨認。
多年前,筆者的一位保險經紀曾在生日當月寄來賀卡一張,本滿心期待,怎知映入眼簾卻是歪歪斜斜的“生日忄央樂”,錯字已不可原諒,那四條蟲體更不在一條直線上,猶如被“天鴿”肆虐過後的一片狼藉,教人懷疑寄送賀卡者誠意幾何,至此後,筆者便再不光顧這位保險經紀。
以字體評斷為人稍嫌草率,然“字如其人”確有其道理。心理學有一科“筆跡心理學”,從筆劃、結構、力度與斜度,可一窺書寫者當下的生理狀態、心理傾向和自我管控力。書為心畫,柳公權曾向唐穆宗諫言“心正,則筆正”,相反,字體過分傾斜,顯示缺乏自制力,容易歇斯底里、衝動行事。
筆跡分析因其科學性,愈見於現今的司法偵查工作,而曾幾何時,一手漂亮的字,是情場、職場之個人必備技能。舊時求職,往往先寫草稿,佈局一番再謄於正稿,務求令執事先生透過一目了然的排版、骨力勁健或俊逸清麗的字體增加印象,再以遣詞造句博取好感;隨着時代變遷,往來文書信件盡是一張張規規矩矩的十二號新細明體,字裡行間是如出一轍的空套話,看不出求職者的個性特點,千篇一律,卻被現今社會稱之為“專業”。
這種“專業”,見仁見智,或有助求職者藏拙,長久而言,卻會使心智退化。手寫和打字各自運用大腦不同功能區域,長期依賴電腦輸出文字,疏於刺激大腦的書寫區域,其對複雜句式的閱讀、寫作和理解,往往不及握筆書寫,以致出現執筆忘字、詞藻匱乏、文字組織能力不佳等窘態。這是網絡盛行下的副作用——識其音而忘其形,知輪廓而不知部首結構,更妄論領受書寫之趣。
書寫有道,便成藝術,享書法之妙,盡藏於筆光墨影,楷書之秀美、行書之俊逸、草書之豪獷皆由此而來。東方書法是一門糅合了美學、哲學和歷史的綜合學科,與中醫藥一樣,是為寶貴國粹,倘任之隨時代更迭而置於可有可無的邊緣,實在可惜。應當配以正統訓練,基礎教育必習顏筋柳骨,高等教育應知行草隸篆,編入當代國學教育的必修課。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寫就一手好字猶如隨身配備輕功絕技。辛丑年將至,倘再有揮春活動,旁人苦於字拙不欲出醜,而你龍蛇筆勢間,不經意秀出一手端正的行書,眾看官不說,心裏也已將你暗暗提升一個層次。
蘇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