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藉緬政局擴影響力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緬甸政局突變進入第三天,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總統溫敏仍被軍方扣押。美國國務院當地時間二日正式將緬甸軍方的行為定性為政變,指將對“極小圈子的軍事將領”採取制裁和其他措施,並考慮對緬恢復全面制裁。輿論指出,緬甸事件或是美總統拜登在尋求盟友合作對抗中國方面遇到的首個重大考驗。
美國國務院的上述法律評估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將迫使美國削減對緬政府的援助。不過這一援助數字相當有限,因為美國對緬的幾乎所有援助都是通過非政府渠道進行的。
欲聯盟友抗華
美國政府二日指出,在與盟友和夥伴“步調一致”前,美國不急於與中國打交道。而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媒體則分析指,此次緬甸事件可能是拜登政府與盟友合作制定對抗中國的新亞洲戰略的首個重大考驗。美國如何處理,能否聯合盟友強力捍衛其主張,將成為檢驗美國對華政策的重要參照。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金君達二月三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分析:“緬甸的政局變化醞釀了一段時間,事發時間剛好撞上美國拜登政府相當重視意識形態,並想要佔領道德高地。因而,美國當然迅速抓住這一機會,藉以標榜美國意識形態高地、擴展自身影響力,並將中國一軍。”
需和中國合作
金君達接着說:“美國若要長臂管轄緬甸事務,勢必驚動中國,將緬甸問題引向中美博弈。而同時,美國若想達成對自身有利的結果,也需和中國合作。美方現在一方面是聯合盟友制裁緬甸,同時通過話語塑造,例如白宮此前提及緬甸事件也不符合中方利益,從而促使中方在這件事上沉默,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支持美方制裁。這樣一來,美國可以繼續塑造民主體系帶頭大哥的地位,從而展開一系列針對中俄的動作。這令中國陷入兩難局面。”
亞與美歐迥異
對於此次緬甸事件,美歐都對緬甸軍方所為持譴責和反對的立場,包括英國、歐盟、澳大利亞等國都呼籲軍方立即釋放被扣押的緬政府成員。亞洲國家的立場則相對烈度較低,東盟諸國、韓國、印度等普遍未對緬甸內政的孰是孰非作出定性,與美歐做法迥異。
金君達指出:“拜登此次對於緬甸事件處理果斷,很快作出‘政變’定性,有推廣其價值觀外交的意味,也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對拜登日後意識形態外交的預判。拜登此次做法也會影響其他國家參加拜登想舉辦的‘民主峰會’的積極性,部分國家可能產生顧慮,這方面可能造成長期影響。對這些國家而言,與美國結成同盟是雙刃劍,一方面可確保自己在政治上加入主流群體,同時也需擔心美方的長臂管轄,並不得不接受美方強壓的條款等。”
意識形態能否成為美國聯合盟國抗中的粘合劑?金君達認為:“美國目前面對的核心問題仍是與中國的競爭,其本質是經濟技術的競爭。目前,美國的主要利益還是集中在核心盟友以及以色列的身上,這些國家在價值觀上仍會跟隨美國。美國當務之急是和這些國家以意識形態為基礎,共同建立技術壁壘應對中國,相信仍能取得一定效果。而美國對於中東等其他地區則在採取撤回政策,試圖淡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