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疫苗爭奪戰暴露自私短視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剛辦妥“離婚”手續的英國和歐盟,因為新冠疫苗,又相互撕咬起來。
英國疫苗生產商阿斯利康日前表示,受產能限制,今年首季向歐盟交付疫苗,由原定的八千萬劑減至三千一百萬劑,引發歐盟不滿。其後宣佈實施“疫苗出口透明機制”,要求所有在歐盟境內生產疫苗的公司,在向歐盟以外出口疫苗時,需得到歐盟成員國許可。這令阿斯利康在歐盟國家生產的新冠疫苗難以運返英國,引發英歐關係緊張。雙方高層通話後,事態得以緩和。
英歐爆發疫苗爭奪戰,與“美國優先”不無關係。美國總統拜登上月廿六日表示,美國將再購買大量新冠疫苗,朝着為全民接種的目標邁進,並將此舉稱為“戰時努力”。《華盛頓郵報》稱,美國政府將從輝瑞公司和莫德納公司各增購一億劑疫苗,使美國疫苗總供應量從四億劑增加到六億劑。受此影響,輝瑞和莫德納此前承諾給歐洲等國的疫苗,要麼延遲交付,要麼減量。
歐盟一些國家在強烈抗議的同時,不得不調整疫苗接種計劃。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大區上月廿七日宣佈,由於新冠疫苗供應不足,將在未來十五天內暫停第一劑新冠疫苗的接種。意大利政府發出警告信,要求輝瑞履行交付合同。法國政府也表示,由於新冠疫苗延遲交付,法國可能會對輝瑞製藥實施制裁。
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破億,疫苗成為各國民眾的救命稻草。歐美發達國家卻利用資金優勢、恐嚇手段,搶購囤積疫苗,導致許多欠發達國家“一劑難求”。
世衛組織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已有約五十個國家接種了總計約四千萬劑新冠疫苗,其中大部分為高收入國家。多個國際組織聯合成立的“人民疫苗聯盟”數據顯示,根據人口比例,加拿大的新冠疫苗訂購量最大,足夠為該國所有人口每人接種五次。與此相對的是,全球有三十個低收入和三十七個中低收入國家,只能通過世衛組織主導的“新冠疫苗實施計劃”獲取疫苗,這些國家九成人口在今年內無望接種。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更不點名地指出,非洲一個低收入國家至今只獲得廿五劑新冠疫苗。
疫情沒有國界,若發展中國家因疫苗短缺而致疫情惡化,發達國家也難獨善其身。國際商會研究基金會的研究指出,“疫苗民族主義”可能使全球經濟損失多達九萬二千億美元,其中近一半將發生在最富裕的經濟體。西方一些國家面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拋下了所謂的普世理念,露出了強盜的本性,讓人們看清了其自私自利、虛偽、短視的本質。
中方昨日宣佈,應世衛組織方面請求,決定向“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提供一千萬劑疫苗,主要用於發展中國家急需。這是中方促進疫苗公平分配、推進國際抗疫合作、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又一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