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聯調查中學生生活習慣亟需改善
三成二學生凌晨後入睡礙健康
【本報消息】學聯和澳門青年研究協會去年底開展“澳門中學生日常生活習慣調查”發現,很多中學生生活習慣的變化受疫情影響,為此提出四點建議,冀中學生積極響應健康生活方式。
零食偏多運動不足
兩團體昨日上午十時在學聯會址舉行新聞發佈會,學聯副理事長李芷倩、馮美詩及時政分析員汪宗雋主持。負責人稱,調查於去年十一月中至十二月初進行,對象為具澳門居民身份、就讀本澳全日制中學的十二所學校中學生。共發出一千一百三十五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共一千○五十五份。
他們引述調查結果發現,本澳中學生飲食習慣和飲食健康觀念都有待提高,包括早餐、飲水、進食習慣亟待改善,外出用膳和食用零食、含糖飲料的次數偏多。期望中學生適時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教育部門、學校應加強學生營養健康教育,引導中學生認識長期不吃早餐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做到合理膳食。
調查亦發現,本澳中學生運動時間不太足夠,主因與學業太忙、沒有時間、欠缺運動同伴和懶得運動等有關。冀教育當局、學校加強體育文化的建設和指導,給予學生充足的體育運動時長,不因課業壓力擠壓學生的課內外體育運動時間,讓更多學生參與運動、科學運動、樂於運動、享受運動。
僅兩成人瞓八個鐘
調查也顯示,僅一成受訪者於晚上十時以前入睡,三成二受訪者凌晨零時後入睡,僅兩成受訪者每日睡眠時間達八小時或以上,兩成七受訪者表示睡眠質量尚佳,當中與長時間上網有關。建議當局和學校對中學生的睡眠情況給予重視,科學規劃課業。
另外,中學生每日過多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存在電子屏幕產品成癮的風險,也容易引發視力下降、頸椎病等疾病。因此,當局及學校應高度重視中學生對電子屏幕產品的合理使用,指導學生科學護眼。
總的而言,應全方面加強中學生對健康生活習慣的認知,提倡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中亦發現,健康認知程度較高的學生,不一定具良好的健康習慣,反映其實際行為受其他因素干擾。各界需找出潛在影響因素,協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