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金融普及教育分享
人口老年化加重已成全球關注的一個現實。據統計局去年初發佈資料顯示,一九年終澳門老年人口(六十五歲及以上)約佔百分之十一點九,按年升○點八個百分點,人口老化情況持續,老化指數升至百分之九十點三。
忽視金融普及教育
社會老齡化加劇的同時,對中老年人進行現代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卻未被重視。這是一個全球範圍問題。現在金融普及教育重點在年輕人,在校教育、各種培訓班等,但很少見為老年人開設金融普及教育。然而,金融知識對老年人社會與家庭生活均有着重大影響。
首先,老年人一生辛苦積蓄,盼望安度晚年,更重視平穩財富保管,不願意承受風險。老年人更多以儲蓄作為財富管理方式,即使是購買投資類產品,也是以儲蓄觀念對待,認為投資就是把錢存起來。
其次,因為缺乏相關金融普及教育,老年人對新型金融產品及金融市場了解甚少,對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等投資形式及伴隨的風險並不了解,投資存在盲目性,多以盲從為主。
去年六月底,中國人民銀行、澳門金融管理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公佈“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允許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投資者跨境投資區內銀行理財產品。目前,銀行提供更多是基金、保險服務、股票類,還有一些結構性產品如掉期以及和外匯掛鉤的高息產品等。但有多少中老年人懂得這些產品?
宜推老年理財產品
此外,不止中老年人排斥複雜理財產品,銀行也對不同客戶群選擇性推銷產品,如更有可能向年輕、資金比較充裕客戶推銷掛鈎、債券融資等理財產品,而不向中老年人推銷,其中一項因素是向中老年群體出售此類理財產品,解釋成本高,且中老年人風險承受能力低。根據統計局一九年人口統計數據,本地居民年齡超過四十五歲的人口,約佔全澳居民百分之四十二,四十五歲以上中老年人口又與缺乏基礎教育人口高度重合。數據顯示,超過九成四十五歲以上澳門居民,沒有受過學位課程教育,意味對複雜產品不太了解,很多時候聽到產品名稱就會拒絕,不願意購買和承受風險。所以中老年人被普遍排除在新型金融產品之外。
因此,澳門應考慮做出多樣化理財產品。例如借鑒香港政府始於一六年面對老年人發行零售債券。該債券只限年滿六十五歲的香港身份證持有人購買,因此這類債券被稱為銀色債券。相較於香港,澳門人口基數少,澳門可在香港銀色債券基礎上作出改進,開發適合澳門的銀色債券及其他有針對性面對中老年群體的理財產品。
盲從投資易墮陷阱
隨着社會發展,一部分中老年人也成為或即將成為家庭財產持有者和金融產品的重要消費人群。澳門生活成本高,房屋支出佔其中大頭,如房貸和物業管理費。中老年人對金融服務有迫切要求,希望通過投資理財渠道增加額外收入,獲得養老金儲備。如何令老年人更加清楚準確選擇適合自身投資渠道與產品,避免盲從?中老年人金融教育,尤其重要。
在人口老齡化加重的同時,社會也在經歷高速發展與變革。然而老年人在社會生活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卻很多被大眾忽略。如老年人似乎滯後於網絡和智能手機普及浪潮中,在疫情中各地要求進入公共場所檢查健康碼,然而老年人卻因不會使用智能機等原因而被拒諸門外的事件頻頻發生。
在金融方面,中老年人對現代科技在金融服務方面的應用了解也知之甚少,遠不及年輕人。同時,因缺乏金融知識普及教育而導致中老年人對法律法規及投資者權益的保護也了解甚少,從而成為網絡詐騙主要受害者。
如澳門各大銀行一直致力完善其網上銀行服務,甚至連信用類產品都可在網上銀行申請,大大減少年輕顧客去銀行的機會。但這對年長人群極不方便。事實上,到銀行辦業務的居民,大多屬於四十五歲以上年齡層,多為準備退休和已經退休人士,空餘時間較多,他們不熟悉網上銀行的服務,更注重服務和實物,譬如在開帳戶時,更多選擇存摺戶口,但這類服務卻越來越少。
普及老年金融教育
其次,老年人遭遇金融詐騙的新聞也屢見不鮮。去年一名七十歲澳門老年人被網友游說投資内地一個名為聯盟基金會的退休計劃,後被騙四十萬元人民幣。此外,近些年以區塊鏈技術之名的虛擬貨幣投資發展很快,缺乏現代金融知識的老年人成為此類投資詐騙主要受騙對象。
總之,中老年群體構成典型的金融市場弱勢群體,需要保護,這也是構成社會穩定因素之一。最大保護莫過於普及老年金融教育,提高老年人自身免疫力。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陳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