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礙兒輪候評估治療時間縮短
AI輔助語言治療有效 不搶飯碗
【本報消息】議員施家倫關注治療師不足問題,口頭質詢當局會否研究本地開設其他治療師課程,以及人工智能語言治療輔助系統和雲平台的研究進度。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回應指,一六年六月和一七年七月,先後成立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和兒童康復治療中心,為○至六歲患有發展障礙的兒童,提供篩檢、評估、治療和康復訓練等服務。自兩個中心成立後,輪候時間大大縮短。至去年十二月,評估中心的初診輪候評估時間平均約四周,並已實施電子監測預警,如發現有個案首診輪候時間超過四周和評估完成時間超過八周,將由醫護人員在周末加開評估門診,以縮短輪候時間。
可供三千特教兒用
兒童康復治療方面,一般個案的平均職業和語言治療輪候時間約二至十一周,嚴重個案則立即治療。衛生局將繼續加大早療資源的投入,通過延長服務時間、周末加班加點,以及向非牟利機構購買早療服務等措施,爭取將治療輪候時間縮短。
歐陽瑜稱,衛生局將在兒童早療服務上,引進人工智能(AI)語言治療輔助系統,為有語言障礙的兒童提供及時、有效的康復訓練,既可解決語言治療師不足,同時可鼓勵家長在家為兒童持續進行訓練,系統預計可供三千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使用,可基本滿足早療兒童對語言治療的需求。目前,正積極與科研機構合作開展適合澳門的語言認知康復教材、訓練方案和雲平台建設,爭取於今年內投入使用。
永添新邨二月投用
教青局除在公立學校設置包括語言、職業及物理治療師在內的特殊教育專責團隊外,亦資助私立學校及機構聘請治療師,為被評估為有治療需要的學生提供服務。為減輕家長接送的不便,教青局支持上述學生在所就讀的學校內接受服務,二○/二一學年,有十所公立學校及十四所私立學校提供服務。教青局亦持續推出多項支援措施,包括舉辦面向在職教師及輔導人員的語言訓練培訓課程;舉辦語言治療/訓練小組班,培訓家長掌握居家訓練的方法。此外,已完成永添新邨社會服務設施重新規劃為治療及訓練場所的工程,二月初可投入使用。
四百人修相關課程
歐陽瑜提到,根據一九/二○學年資料,目前修讀治療與康復範疇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共三百九十七人;其中修讀語言治療相關學士課程的學生有一百一十一人,預計於今年畢業的學生有廿八人。
施家倫追問語言治療輪候期能否縮短?歐陽瑜稱,今年AI輔助系統推出後,加上今年畢業的廿八人,相信資源投入後有助六至廿一歲的青少年接受治療。她又強調,AI系統只是輔助性質,不可能完全取代人,不會搶語言治療師的飯碗。衛生局兒童綜合評估中心主任戴華浩補充,目前有需要持續治療的小朋友約一千六百名,AI系統的三千個名額足夠適用,系統亦可擴展名額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