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1月26日
第C07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雕刻時光)普呂多姆與《裂縫的瓶》

普呂多姆與《裂縫的瓶》

一九○一年十二月十日,首屆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普呂多姆因病未能出席,轉由法國一位部長出席典禮並代領獲獎證書及獎章。

瑞典研究院常任秘書威爾森為普呂多姆的頒獎儀式致辭。他在致辭中透露,瑞典研究院收到了大量推薦信,諸多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都在被推薦之列。評委們只能從中選出一位。經過極為嚴格的審核與甄選,評委會決定將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蘭西學院的詩人兼哲學家普呂多姆。

普呂多姆生於一八三九年三月十六日,一八六五年出版詩集《詩節與詩》(Stanzas and Poems),奠定其作為卓越詩人的地位。此後,普呂多姆出版了多部詩集與哲學、美學論著。

威爾森指出,不少詩人的想像主要指向外界,是對生活和外在世界的反映,但普呂多姆卻具有內省的天性(introvert nature),既敏感,又細膩。

他的詩作基本不描寫形象和外在環境,即使有,也如同其詩性沉思的一面鏡子。超越世俗的疑思、憂傷和對靈境的熱愛,是其詩作的常見主題,它們以成熟的形式和雕塑般的美呈現於筆端,乾淨而凝練。他的詩色彩豐富,很少借助音樂旋律,卻善於以多變的形式表達情思。高貴的,深思的,莫名憂傷的,他的靈魂在詩中揭示了自身,溫情脈脈,卻不是多愁善感——可以說是一種傷感的智性(a sorrowful analysis),在讀者中引起憂鬱的同情。

普呂多姆的名作《裂縫的瓶》即體現了這樣一種“傷感的智性”,節錄如下:清水流出一點一滴,/鮮花的生命便枯竭;/再也沒有誰會懷疑,/不要觸動,玻瓶已發裂。//往往也是相愛的手,/輕輕一觸便傷着了心;/裂開了縫隙在心頭,/愛情的花兒便凋零。

(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何是他? · 中)

龔 剛

2021-01-26 龔 剛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97465.html 1 (雕刻時光)普呂多姆與《裂縫的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