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的故宮“看門人”
相信讀者諸君對北京的故宮或多或少均有所了解。從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〇年)建成起算,故宮至今已有六百年歷史,而一九二五年十月設立的故宮博物院也已滿九十五周年。故宮博物院擁有眾多“世界之最”的頭銜:世界上規模最大且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最珍貴的寶庫、世界上每年接待觀眾最多的博物館……執掌這樣一座名聞天下的博物館有怎樣的親身體驗?故宮博物院的歷史沿革及近年有何新搞作?《我是故宮“看門人”》一書為讀者提供了第一手的答案。
本書作者是故宮博物院上任(第六任)院長,在他二〇一二年至二〇一九年的七年任期內,充分運用“活起來”的理念,帶領全體“故宮人”透過不懈努力,使得故宮博物院成為一座“活起來”的博物館。正如作者在書中序言所寫,“門”字裡面加一個“活”字,成為“廣闊”的“闊”。在故宮博物院工作期間,他作為“看門人”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將“活”字寫入故宮的大門,讓故宮文化遺產資源走近人們的生活,走向更廣闊的空間,實現“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的承諾。
本書是作者首次完整記述其在故宮博物院工作點滴的代表之作。他以豐富的人生積澱、獨特的敍事視角、流暢的語言和珍貴的圖片,詳解了故宮博物院的社會形象轉變。全書貫穿着作者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滲透着守正創新的博物館人深耕力行、潤物無聲的樸素和真摯,內容涉及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傳承、文物保護、管理改革、學術與教育、品牌建設、文化傳播與交流等諸多方面。
全書以介紹故宮博物院歷任院長和“故宮人”開篇,對作者之前的五任院長與不同專業及崗位的“故宮人”着墨甚多。作者認為,故宮博物院在近百年發展中歷經滄桑,至今能呈現如此輝煌蓬勃的樣貌,正是基於每一任院長和全體“故宮人”的不懈努力,他們的歷史功績值得後人銘記。
作者在書中對故宮的文物藏品如數家珍,分門別類介紹了陶瓷、繪畫、法書、銘刻、青銅器、璽印、織繡、文房用品、家具、鐘錶儀器、琺瑯、漆器、雕塑、金銀錫器、玉石器、玻璃器、竹木牙角匏、宮廷宗教、首飾、武備儀仗、音樂戲曲、生活用具、外國文物等二十三類藏品的情況,並對其中若干珍貴藏品逐一舉隅予以“特寫”,亦列舉了其任內在故宮內外舉辦的不同規模及專題的“現象級”展覽之“爆棚”場景,力求讓故宮文物“活起來”。
作者認為,定義一座好的博物館並非僅是建造高大的館舍,而是要深入其文化資源,讓人們感受到博物館對現實生活的意義。一座好的博物館應該是人們閒暇時候願意進去參觀並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去,事後還念念不忘、想一來再來的博物館。書中記載,在任內七年時間,作者帶領故宮人大膽而負責任地進行諸多改革,使故宮開放區域從原先的百分之三十擴展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一年四季都有好看的展覽。公眾眼中的故宮博物院由此從一位嚴肅有餘活潑不足的“老學究”,變成了一位高調有內涵的“大明星”。故宮不再只是舊皇宮遺址和遊客到此一遊的景點,而成為一座真正的博物館。在專業權威的學術研究支撐下,故宮亦成為重要的教育機構,用多種方式向人們傳播宮廷文化、故宮學以及“擇一業,終一生”的匠人精神。
書中對故宮文物修繕歷史及現狀亦有相當篇幅涉獵,包括故宮博物院所擁有的眾多類別經歷世代傳承的文物修復保護技藝,如古書畫裝裱修復、青銅器修復與複製等技藝,已先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實體的故宮,網上的故宮亦極為精彩。“故宮貓”、“故宮跑”、故宮的初雪與紅月亮…… “故宮”已經成為知名品牌,了不起的故宮文創品吸引人們熱烈捧場,使故宮成為“十億萬級”參觀量的博物館,作者這位故宮“看門人”實在是功不可沒。
司徒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