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變創新 突破困境
對潮流科技、新鮮品的觸覺接受度高且願意消費的年輕消費族群崛起,無論是傳統或新興產業,均推出迎合他們口味的新品,抓住新時代下龐大客戶群。
除傳統零售行業在引進產品上會先衡量年輕人的喜好和接受程度外,連電視行業在節目製作上也走年輕化路線。近日香港有電視台傳因疫情及各方競爭,去年上半年廣告收入按年跌近八億元。以往電視台黃金時段的廣告檔期有價有市,主因劇集收視有保證。奈何隨着互聯網普及,收看電視已非居民的唯一娛樂。被喩為黃金時段的晚飯時間,已越來越少人以“電視汁撈飯”,加上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縮減廣告投放次數甚至煞停,電視台廣告收入大減可以想像。
廣告收入減少,不少人歸咎於劇集質素。但近期也有港劇大受歡迎,因劇情道出普羅大眾所面對的種種“到肉”問題,容易引起共鳴,重投“電視汁撈飯”懷抱的不計其數。由此可見,口碑是收視的泉源。要穩住廣告收入,就需要製作出迎合大眾口味的劇集及節目。
無疑,不同的電視台面向的觀眾層面各異,走年輕化路線的電視台,傾向製作有噱頭、可以帶來無限話題的節目,從而刺激收視;傳統電視台有自身的包袱,節目製作難跳出固有框架,在劇集製作上更缺乏驚喜,即使外購內地或韓國等地熱爆的劇集,甚至是與內地合拍製作的劇集,也難重拾昔日光輝。
部分電視台為迎合年輕觀眾“不愛電視愛手機”的喜好,把戰線延至網上,推出手機應用程式方便觀眾追劇,更會把劇集精華短片以誇張及玩味的字眼描述放在社交平台,吸引年輕人關注點擊,從不同渠道吸納觀眾。也有個別電視台增設網購業務,既能吸引商戶積極投放廣告,電視台也可以增收,達至雙贏。
電視行業生態的轉變,各行業宜借鑑。不斷求變、創新,是突破困境的不二法門,要掌握與觀眾互動的節奏,一成不變只會加速被淘汰。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