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1月23日
第D06版:攝影
澳門虛擬圖書館

從巴黎到紐約

一本名爲《貝倫尼斯 · 阿博特:摩 登肖像》的書,收錄了她早期爲不少 名人拍攝的肖像作品。

《紀錄科學》攝影集

《改變中的紐約》圖文並茂,爲美國 大都會的城市規劃變遷留下重要的歷史 記錄。

從巴黎到紐約

人與人之間,因際遇相會,靠緣份牽線。要在藝術世界之中,找到自己所好,從興趣出發,由工作變成終生事業,是一種莫大的福份。

美國攝影師貝倫尼斯 · 阿博特(Berenice Abbott)的故事,是其中一個例子。阿博特自小鍾情藝術,早年熱愛雕塑,後來在紐約受到杜尚(Marcel Duchamp)和曼雷(Man Ray)等前衛藝術領軍人物的影響,前往巴黎和柏林,繼續藝術探索之旅。以法國為事業基地的曼雷,需要一個毫無黑房沖曬工作經驗的助理。那時對攝影一無所知的阿博特,完全符合曼雷對應徵者必須是“一張白紙”的要求。曼雷將自己的黑房沖曬技術傳授給她,但相機的使用方法,則守口如瓶。所以阿博特的攝影技術,基本上靠自學和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最後練就了自己一套攝影風格。她後來在巴黎自立門戶,開設專為藝術和時尚名人服務的相館,香奈兒(Coco Chanel)和谷克多(Jean Cocteau)是其中的星級顧客。

跟曼雷一起工作,讓阿博特有緣見識法國紀實攝影先驅艾傑(Eugene Atget)的作品,對艾傑一批舊法國街景的相片,阿博特更是愛不釋手。可以說,阿博特既是艾傑的粉絲,也算是他的伯樂。艾傑縱然無心成名,但沒有阿博特出錢出力,他的一部分心血,很可能如老巴黎的命運般,給歲月沖刷得不着痕跡。

在阿博特眼中,艾傑的作品,糅合城市研究、浪漫主義和寫實文學等元素,影響了她往後拍攝紐約城市面貌的藝術風格。帶着艾傑的照片,還有自己在法國文藝界闖出的名堂,阿博特暫別巴黎,返回紐約。未幾,華爾街大股災爆發,時維一九二九年。股市崩盤,經濟衰退,使阿博特失去了上流社會的肖像攝影市場。然而頭腦靈活的她,隨即被紐約急速發展的節奏和新舊交融的景觀建築所吸引,搖身一變成為紀實攝影師。

凝視照片中已經消失的世界,卻產生法語Déjà vu的幻覺記憶,這是攝影的魅力。如果說艾傑是老巴黎的傾慕者,阿博特應該是舊紐約的守護神,《改變中的紐約》是她攝影生涯的代表作。《改變中的紐約》攝影集由阿博特構思,早期由她獨力獨資,追隨着艾傑的腳步,風雨不改以大畫幅相機,翔實拍攝上世紀三十年代紐約城區的生活環境和建築物。後來羅斯福新政出台,旨在復興大股災後的美國經濟。阿博特接受新政下的“聯邦藝術計劃”資助,聘請了一班藝術工作者負責研究工作,再將大量歷史資料、地圖和市政規劃藍圖,融入《改變中的紐約》,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紐約往昔的光影隧道。如此耗費時間和心力的攝影項目,阿博特前後花了近十年完成,當中超過三百張照片存放在紐約城市博物館,《改變中的紐約》亦發送至學校和圖書館作教學之用。

“我希望透過理性、不帶情感的方式,結合科學與攝影。”《改變中的紐約》令阿博特一舉成名,但她對前衞藝術的執着始終不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阿博特創辦了“攝影之屋”,推銷自己的攝影發明,當中有今天在攝影棚内常見的伸縮照明燈。踏入五十年代,阿博特潛心鑽研科學攝影。她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嘗試透過攝影,解釋如地心引力、電流等科學概念和現象,爲美國一代的物理科學教育,傾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

撰文:杜然

攝影:Berenice Abbott

2021-01-23 杜然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96849.html 1 從巴黎到紐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