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福氣
每年元旦,日本大人小孩都會盛裝打扮,前往神社參拜,祈求一年順境安康,是以日本各大神社都會擠得水泄不通,附近的停車場也是一位難求。此外,在日本特別感受到新年氛圍的,應該是福袋這玩意了。
日本不少商店,在一月一日開始,都會推出福袋應節發售。初次見到福袋,令人回味起孩童年代,雖只有少得可憐的零用錢,還是盡量省吃省用,把剩下的一毫幾分拿去街邊的雜貨店執籌仔,那種心大心細、不知會抽到甚麼獎品的心態最為令人興奮。福袋雖然不是抽獎,但由於全是密封的一袋,不會公開,在購買之前難以得知內裏乾坤,還是帶有點點抽獎的意味,隨時都有執到寶的可能,同樣教人期待。
日本的福袋文化,是百貨商店的營銷手法之一,據說最早起源於明治末期東京銀座的松屋百貨,成功吸引大批客人光顧。正所謂“橋唔怕舊,最緊要受”,之後大小商店陸續加入福袋行列,既作促銷,也增添新年氣氛。無論是百貨商品、化妝品、電玩、家電、數碼產品,幾乎各類型的商號,都在新年首日起在門口擺滿一袋袋的福袋,內裡的東西縱然不得而知,但總是以非常低的折扣(一般大概三折左右)銷售。一些較搶手的福袋,更是限量發行,是以新年伊始,大家都會一窩蜂的早早跑到商店排隊,以求買到超值的福袋。
福袋既有神秘感,又是大折讓商品,加上帶有新年的好意頭,因而大受歡迎,吸引當地人甚至遊客加入搶購之列。原本倒也相安無事,唯是近年來搶購福袋變成了少數遊客和外地留學生的賺錢之道,大量搶購福袋再轉賣內裡商品圖利。這種不斷重複排隊購買,甚至乎大夥兒圍堵、打尖購買的行徑,終於令到一向循規蹈矩、奉公守法的日本市民大為反感,引發福袋大戰,以至口誅筆伐,甚至大打出手,令原本皆大歡喜的新年福氣大大變質。
這些年,福袋已經走向透明化,很多商店會大方公開內裡物品,還會一直推出販賣到一月底,甚至標上原本價格讓人可以清楚比較和作出選擇。這種改變原是一番好意,購買者不致得物無所用,但和平常折扣無異,卻又逐漸失去福袋原先的特色和意義。
新年在日本,除了去神社、買福袋,還可以尋美食。澳門的餐廳飯館,到了大時大節,不是關門休息,就是大幅加價,令市民慨歎搵食艱難。反觀在日本,一眾食店在新年不但不會加價,還會推出元旦特惠套餐,或者贈送小食、飲品,一於普天同慶,與眾同樂,增進賓客感情,不會像澳門般動不動就加二加三,令客人止步,往往反而因小失大,流失顧客。這一點,倒真值得獲封世界美食之都、一向標榜服務業水準出眾的澳門餐飲業界好好反思。
露 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