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1月19日
第E07版:學生報
澳門虛擬圖書館

思維的轉變先於行為本身

思維的轉變先於行為本身

全球疫情持續肆虐,內地部分地區再爆發疫情,今年一些內地在澳的大專學生要在澳門度過新春佳節。如果說有什麼比起與家人團聚更重要,莫過於在這樣的環境下,身為成年人應該有的責任和擔當了。

然而成年人並非因為年紀的增長,而自然而然地成為負責任的人。與其在孩子成人後才展開教育,培養一個有責任感的小孩,更有效也更迫在眉睫。對於幼童來說,部分家長大抵認為“責任感”太有壓力,似乎要到了某個年紀時才能“談”,但事實上,從小可以培養的責任感,便是邀請孩子做家事。

“家裡聘請的工人已經沒什麼可以做的了,哪裡還需要孩子去做家務”;“他們光玩就已經很忙了,再說他們做家務還不是添亂,還不如我們大人來”;“有做家務的時間,不如陪他們做做智力遊戲,有助他們的腦力開發”等等的大人觀點,依然普遍存在。真正阻礙孩子從小培養責任感的原因,歸根究底在於家長的思維,一則覺得孩子做家事難免出錯,其實家長應該放輕鬆,不要因為孩子出錯便立馬自己撿起來做,沒有完美的家長,更何況完美的小孩?二則覺得孩子還小,做家事太早,事實上把吃完飯的碗碟拿到水槽、把自己的玩具重新歸位,都是小孩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責任感不該因為家長的“擔心”而被延後。三則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不應該跟獎勵掛鈎,責任感的培養不應該有任何的獎賞附帶條件,但可以不吝惜讚美,只要孩子開始做家務,就可以引導性的誇獎。最後,責任感的培養,跟好的習慣是一樣的,持之以恆而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是走形式主義的過過癮,打個卡就結束了的。

終歸,“責任感”取決於家長的思維,定義了它是一次兩次的形式,還是日積月累的認知和身體力行,都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孩子的行為本身。更勝者,會影響決定孩子的意識、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等。所以,“精打細算”如何讓孩子學有所獲之前,花時間從思維上重新審視教育背後的本質更為重要,也很有必要。

文:艾思

2021-01-19 文:艾思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96093.html 1 思維的轉變先於行為本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