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歌劇院新年音樂會
你會想到意大利羅馬歌劇院新年音樂會全部演奏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嗎?先是演奏根據普希金詩體小說《葉甫根尼 · 奧涅金》改編的同名歌劇第三幕第一場的《波格奈茲舞曲》,那是在聖彼德堡格列敏公爵大廳的一場展示貴族氣派的舞會上奏響的,因為六年前在決鬥中置廉斯基於死地的奧涅金的出現,所以,在歡慶狂喜的氣氛中,隱藏着一種悲劇的意味。
接着演奏《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前奏曲》,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自然是一個悲劇故事,我們可以從柴氏因其而寫的《前奏曲》中,耳聞勞倫斯神父主題,蒙塔古、凱普萊特兩大家族的仇恨主題,和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愛情主題。如果說,我們在柴氏上述兩部作品中目睹了死亡、嗅到了血腥,那麼“音樂會”最後演奏柴氏的舞劇《胡桃夾子組曲》,卻寫出了少年兒童的天真爛漫,和他們所處環境中成年人所富有的人性化、人情味。
在音樂史上,有人說創造了《第六(悲愴)交響曲》等的柴可夫斯基,是個悲觀主義者,但偏偏其《胡桃夾子》,卻極具樂觀的情懷和精神。這種情懷和精神,在《胡桃夾子》中的《小前奏曲》、《糖梅仙子舞曲》,尤其《花之圓舞曲》中,得到充分反映。
意大利有那麼多偉大作曲家及其作品,僅作曲家威爾弟,其歌劇序曲,便常奏常新。但何故?羅馬歌劇院在舉世矚目的新年音樂會裡,竟清一色的柴可夫斯基?有人說,柴可夫斯基與意大利淵源深厚。其寫完《第四交響曲》後,便到過意大利的威尼斯、米蘭、佛羅倫斯等,回來寫了歌曲《皮姆皮涅拉》(即《佛羅倫斯之歌》);兩年後,柴氏又到羅馬逗留了三個月,回來寫了管弦樂《意大利隨想曲》;多年之後,柴氏又到了佛羅倫斯,並在佛羅倫斯寫了歌劇《黑桃皇后》,回來又寫了室內樂《佛羅倫斯之回憶》……這就難怪,靈感充沛的意大利指揮家羅伯托 · 阿巴多,會指揮羅馬歌劇院交響樂團,心領神悟地闡釋柴可夫斯基,並且闡釋得何等明銳精準、何等游刃有餘!
費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