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賽馬歷史回顧(145)
澳門馬會賽制演變
本欄早有提及,澳門賽馬會的賽制演變過程,是由最初的分齡讓磅賽制,發展到中期的班次評分制,當中更由七個班次,縮減至六個班次。再由二○○○至二○○一馬季開始,為了與世界馬壇接軌,跟隨香港賽馬會的步伐,轉為歐洲各地流行的評分分級制。至於現今仍存在的所謂班次,其實只是“冠名”而已。這賽制跟從前沿用的班次評分,確有頗大分別。當中最明顯的事例,便是從前的班次評分制中,馬匹的評分達到班次的頂點時,只有贏馬才能突破框框,獲升上一個班次,否則縱然連番上名亦不會升班(甚至評分不再增加)。這形成部份鬥心好但質素平凡的馬匹,長期受到“評分優惠”。換個角度說,是長期不能升班,受盡負重磅之苦。
這類馬匹在港澳偶爾可見,就如當年黃邦傑旗下的“體育精神”。這匹南半球馬在改制前,上陣十五次未能勝出,卻有三亞六季一殿的高上名率。由於一直未能贏馬,在六班長期負重磅出賽,始終未竟全功。(轉載澳門賽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