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1月17日
第C05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側看馬克思的人生旅程

《剃掉鬍子的馬克思》 作 者:烏韋 · 維茨托克 譯 者:王榮輝 出 版 社:商周 出版日期:2018年9月

側看馬克思的人生旅程

自 二〇〇八 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一股訴求重新認識馬克思思想的 “ 馬克思熱 ”席捲而來。而其中之一的展現,即為各式各樣的馬克思傳記與介紹書籍,如雨後春筍不斷推陳出新。而由德國作家烏韋 · 維茨托克撰寫的《剃掉鬍子的馬克思:一位革命家的人生轉折與晚年自我追尋之旅》,別有新意,值得一讀。

此書包含兩大部分,一部分書寫馬克思自幼年成長,在家庭、婚姻、工作、革命事業、理論創作的歷程,並且特別着重於其青年時期。第二部分則以他在去世前十一個月,前往北非阿爾及爾的旅程,用小說筆法勾勒其遲暮之年的生活與思想。作者將兩部分的各章交叉排序,看似區隔卻又各自呼應,讓讀者串連起青年反抗與晚年生活的馬克思。

書名的“剃掉鬍子”,是作者以馬克思晚年遲暮之刻選擇將其鬍子剃除,推測此舉象徵其擺脫長年以來的反抗生涯,而回歸追尋生命、家庭、人生的價值。並且透過小說筆法,對其北非之旅十周歷程中天候不佳、諸事未如預料順利、病痛纏身等困境,描繪馬克思作為血肉之軀的一面,在那個當下,彷彿過往投身的鉅作書寫與革命事業,都如浮雲一般逐漸消散?也因此,主流書介們不少認為,作者在此書中想談的是“邁向遲暮之年的馬克思,其實跟你我一樣平凡,只想好好享受剩下的人生、照顧身體、關心自己在乎的身邊人”。

閱畢全書,我卻有些許不同的感受。晚年的北非之旅穿插於此書中,“剃掉鬍子 ”與其說是晦暗的、象徵對過往革命事業的後悔或否定,不如說是強化展現馬克思本來就作為一個有血有肉革命者的一面:為病痛所苦,掛心家人,對前途不安,但仍始終在意着世界的發展。而全書真正的重心仍在於描述馬克斯從德國特里爾小鎮成長,一路上自德國流亡到巴黎、布魯塞爾、倫敦,在革命事業與理論創作上的激昂歷程,最後與晚年的北非之旅匯流,合成了真實的馬克思。

這猶如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以“駱駝、獅子、嬰兒”作為人類精神演變的隱喻,從勇於破壞傳統規範精神的“獅子”,朝向代表創造新價值的“嬰兒”,並不是否定抵抗的過往,而是增添其真實色彩。作者毋寧是期盼採取兩者並重的視角,並非以“嬰兒”否定“獅子 ”。

現實來看,馬克思在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後,固然始終未將《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的草稿修訂完成,但其晚年孜孜不倦投身自學俄語、研究古代社會史、俄國土地制、東方發展等,仍和其關注的世界市場發展不無關聯。在有限的生命中他不停歇地拓展知識版圖,縱然未能完成創作,但這絕非是無奈的終結,而毋寧是生命的限制。

最後,此書內容豐富,包含了對馬克思早年與晚年生活的考據細節,也以優異的文筆在傳記基礎上增添了諸多深刻情節,全書絕無乏味之處,對不熟悉馬克思的讀者而言,閱讀起來也並無窒礙。再加上考慮到作者的背景主要是任職於平面媒體與出版社,包括《法蘭克福匯報》、德國菲舍爾出版社、德國《焦點》雜誌社等,能有餘力與心志創作這樣一本內容扎實的書籍,着實令人驚豔與佩服。此舉值得華語出版界引為範例,開創更多兼顧細節考究與靈活筆法的出版品,以饗世人。

林柏儀

2021-01-17 林柏儀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95653.html 1 側看馬克思的人生旅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