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心態 闖出一片天
疫情爆發近一年,本澳經歷過賭場及部分行業暫停營業、旅客絕跡的困難日子。如今整體恢復尚算可以,但人資巿場的動向仍令人憂慮,到底是步入了穩定期,還是將迎來另一波的挑戰?
疫情爆發至今,本澳無出現明顯的倒閉潮或裁員“大地震”,但被放無薪假、清大假、開工不足等的“震動”,打工仔多少仍可感受得到。官方公佈最新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四左右,以為市場已喘定,只是等候復甦機會,但就業不足率一直上升,值得關注。
近月陸續有新一波零售業裁員消息傳出,特別是一二線的國際品牌,疫下生意淡靜,只能從人手上減負,且傳出本地人亦列入開刀對象。
疫下裁員或在所難免,重新出發尋找工作更是常態。然而,部分求職者在尋找新工時,首選留在本行,薪酬要求與原收入相近,否則“寧可失業,也不張就”。在疫下,這些“想當然”的想法已經“太離地”。政府此前已苦口婆心,多番為居民做好心理建設,除了建議轉行,更呼籲放下身段,勞工局亦提供職業配對,協助失業人士重投就業市場。但有的失業接近一年仍未有着落,是未到馬死落地行的最壞境況,仍可“自願選擇失業”,抑或市場上無匹配的工作?
如部分中壯年一旦陷入失業危機,想到要投身另一行業,由零開始重新學習及適應,會擔心自身年紀或體能未必可應付,開始打退堂鼓,不敢踏出第一步。又或過於留戀在行業積累的豐富工作經驗,希望搵工時可亮出個人履歷的優勢加分。若投身另一行業,就抹殺多年的努力,職位及薪酬也會打折,因而不肯張就。
另覓新跑道開拓新空間,是否等於張就,視乎心態。如早前香港航空公司停運,任職十九年的飛機師,勇於面對現實,卸下機師的“光環”,轉行揸巴士,不僅沒有被人看低,其能屈能伸的精神更獲得不少掌聲及祝福。心態正確,無論何時、在哪裡,都可闖出一片天。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