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開戶四分鐘 操作介面待改善
居民倡一戶通填中文名
【本報消息】“一戶通”增加面容識別遙距開戶及辦理在生證明服務後,開戶數量大增,今年首兩日約有一萬人申請。有新申請用戶表示,約用四分鐘完成手機開戶,相當便捷,但操作介面有改善空間;亦有人反映,開戶不應只准填外文名,應增加中文名選項。
出生日期宜填一次
“一戶通”帳戶的首次申請,除透過自助服務機及親臨櫃檯辦理外,自去年九月底增加網上辦理,只要一機在手,隨時隨地都可申請開戶,相當便利。林小姐首次使用APP開戶,全程只花約四分鐘,開通速度快。但認為部分操作有改善空間,如開戶姓名只能填外文名,出生日期要分兩次操作,即先選擇年份及月份,點選確認後,再重新點進選擇日期,建議可一次過選擇出生年、月、日。
希望當局尊重中文
居民何先生認為,開戶只准填外文名,沒有中文名選項,是嚴重問題。基本法規定中、葡文為澳門官方語言,“一戶通”又是面向全澳居民、政府推行電子政務的重要工具,加上本澳逾九成人使用中文,難以理解為何要用外文名開戶,“健康碼都可以填中文名,為何一戶通不能填中文名?你會否要求外國人填中文名?”他曾致電政府部門反映問題但未獲回覆,希望當局完善手機應用程式、尊重中文。
面容識別需光線足
“一戶通”新增的“在生證明”功能,亦受到居民青睞,推出首兩日吸引逾八千人使用。養老金、退休金、敬老金、撫卹金、殘疾金及殘疾津貼受益人,日後均可安坐家中申請在生證明。吳小姐的父親未開通“一戶通”帳戶,故她用自己的帳戶協助父親辦理在生證明,形容操作簡單,只須填寫兩項簡單資料,包括父親的身份證號碼及首次簽發日期,再指示父親跟隨手機提示進行面容識別,完成三個簡單動作,如抬頭、眨眼、左右搖頭等,就順利完成在生證明申請。成功申請後,會顯示回執頁面。但她提到,面容識別過程中曾一度因光線未充足而不成功,建議面向光源,保證光線充足,更容易辦理。倘受益人本身已有“一戶通”帳戶,可直接點進面容識別自行辦理。
四十選項有待善用
亦有居民反映,“一戶通”的操作介面不太友善,操作並不順利,只能轉循舊方法辦理在生證明;又指不少長者不擅手機操作,建議部門協助開戶及辦理在生證明服務,並多做宣傳教育。本身是公務員的林先生表示,登入公務員帳戶後,就無法轉到其他頁面查詢服務或資料,只有登出才能回復原始界面,未知是手機抑或系統問題。
“一戶通”提供的政府服務廣泛,除在生證明外,尚有健康碼、健康記錄(個人醫療及疫苗接種記錄)、多個部門的線上取籌或預約服務,統一招聘、家傭申請、飲食牌照申請及證明書申請等約四十個選項,有待居民發掘及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