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技法 精神才顯永恆
美國藝術史上出名的“垃圾桶畫派”(Ashcan School),源自二十世紀初反學院派的八人派(The Eight)。八個寫實主義畫家,深信藝術與生活、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畫作以日常生活為題材,致力反映各社會階層真實樣貌,以真摯、熱情、幽默的態度描繪市民與貧民窟,並反對美國的印象主義,在當時引起轟動。此派別的代表人物羅伯特 · 亨萊(Robert Henri),正是《藝術精神》(The Art Spirit)的作者。
目前為止,遠足文化的這個版本,是全球發行的唯一中文版。對於繪畫者來說,《藝術精神》有別於達文西和雷諾茲的啟蒙著作。全書內容可以看作是一本繪畫者的工具書,包羅很多繪畫技法,實用性極強,值得再三閱讀。然而技巧歸技巧,於筆者而言,書中要義更多的是“心法”。反學院派的舉動,對於當時的美國藝術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其創新的思想和畫風(早期作品以灰、棕、黑色為主),讓藝術愛好者更能切身體會藝術源自生活的真正含義,它並非生活的附屬品,而是每個人生活不可或缺、都有機會涉及的領域。身為老師的羅伯特 · 亨萊除了自己愛畫貧窮、骯髒的城市外,他在書中提醒藝術學子要有藝術家的自重、鼓勵學生擁有個人觀點和獨屬於自己的風格,而這正是需要從中發現和認識自我的過程。他們所舉辦的第一個美國獨立畫展,給了年輕獨立藝術家機會去爭取藝術自由,也讓他們聲名遠揚。
對於現今從事繪畫教學的老師來說,面對家長迫切想要的“多教繪畫技巧”、“如何提升繪畫功力”等問題,相信已經習以為常。然而羅伯特·亨萊在書中一再強調:藝術是一種盡情表達生活的工具,畫出自己內心真實感覺是他一路提倡的,欣賞美、活出自我也正是他個人的生活寫照。相較技巧,創作者如何通過藝術表達自我更為重要。《藝術精神》收錄的是羅伯特·亨萊的隨筆文稿,還有他與學生的對談語錄,閱讀時或許沒有清晰的脈絡和明朗的結構,但隨意翻閱反而更能處處可見其個人的專業意見,以及對創作技法的見解。除了以上提及的技法和心法之外,關於藝術的本質,甚至人生價值觀,對筆者這樣偶爾難免要對藝術教育發牢騷的畫室老師來說,更是受益匪淺,也正如書名般,講的更是一種精神層次上的需求。
大約百年前,亨萊就已經向年輕的學子揭示了四百年繪畫藝術發展的精髓,並提醒人們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不要忘記“真、善、美”的價值。在當今社會,不知這樣真摯的藝術精神,是否還被大多數人所追崇?
艾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