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美國經濟不敗之謎
美國大選結束,拜登當選總統,在內憂和外患之間,國家問題要處理得宜,其實更為棘手。棘手之處,在於問題本身屬沉痾固疾,難有解決捷徑,前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近年便不時就美國經濟前景表達憂慮。在過去幾個月內,九十四歲高齡的他接二連三接受美國媒體訪問,就美國政府財政赤字擴大、疫情如何打擊經濟、生產力顯著下跌等問題發表意見,認為美國經濟復甦步伐會比預期緩慢。
對年輕一代來說,聽過格林童話故事,也未必聽過格林斯潘這個名字。然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即使國際時事和財經新聞並非閣下那杯茶,對他的大名相信亦不感陌生。一九八七年,時任美國總統列根委任格林斯潘為聯儲局主席,其後他四度獲克林頓和布什父子提名連任,直至二○○六年退休,直接或間接左右美國和全球經濟大局。在他導引之下,美國經歷史上最長的增長期、兩次經濟衰退,還有股市和房市兩大泡沫,最終引發二○○七年的次按危機。
格林斯潘當官時曾有此金句:“如果你認為自己確切理解我話中含意,那麼你肯定誤解我的意思。”現在無官一身輕的他,毋須太顧左右而言他,相對可以有碗話碗,在過去十多年分別出版自傳和幾本經濟書籍。兩年前他以過來人身份,出版《繁榮與衰退:一部美國經濟發展史》,對了解美國經濟發展的過去與未來甚有助益。
這本書由格林斯潘和《經濟學人》編輯伍爾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共同撰寫,詳述美國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屢次創造經濟奇蹟,主要依靠以下因素:保護私有產權、推崇企業家精神、容許創造性破壞、個人獨立自主信念極強、以及尊重市場機制、政府較少干預經濟等,這些要點構成美國人世代追求成功卓越的精神。兩位作者更花了不少篇幅,探討美國史上許多出色企業家的故事,譬如使汽車在美國普及的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
對作者而言,美國要保持經濟發展和創新動力的龍頭地位,則必須不斷提升生產力,而美國經濟生產力近年停滯不前,在於政府的政策失效。他們在書中引述不少例子,羅列多項數據,說明美國新企業的數目創近年低位。美國人口的流動性,在過去三十年亦一直下滑。過往的繁榮、科技發展和醫學研究的突破,令美國老齡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勞動人口增長。
展望未來,兩人指出即使經歷過金融風暴,美國金融制度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甚至瀕臨崩潰邊緣。如此可圈可點的論述出自格老本人,使人不得不拜讀《繁榮與衰退》以外,再用功一點去延伸閱讀。格林斯潘在書中直言,美國政府對金融監管缺乏深思,然而在他掌舵聯儲局期間,只警告“非理性繁榮”對國家經濟構成風險,卻始終放任華爾街創造一大堆金融商品。格林斯潘即使有危機意識,但始終兩手一攤,沒有在任內擴大金融監督,反倒力讚這是金融創新。將金融風暴全算在格老身上,固然不盡公允。例如在一九九九年,美國政府廢除葛拉斯-史提格爾法案(The Glass-Steagall Act),為商業銀行經營投資銀行業務大開綠燈,讓銀行體系承受更多風險。回首歷史,其後次按泡沫的出現,最終引發山泥傾瀉式金融海嘯,亦不過遲早的事。讀了《繁榮與衰退》,再聽格林斯潘近月的言論,如何突破美國自身的經濟瓶頸,且看未來四年,拜登有何妙方扭轉乾坤。
杜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