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1月03日
第A07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明清絲綢展顯粵港澳淵源深

《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在穗展出

明清絲綢展顯粵港澳淵源深

由粵港澳三地文化主管部門聯手舉辦的《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正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並將跨越元旦、春節假期。

本報記者 張馳 報道

澳門文化局長穆欣欣認為,該展覽進一步體現粵港澳三地深度交流合作的人文灣區精神,充分落實澳門作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發展定位。

三地逾二百展品

中國是絲綢的發源地,世界了解中國,首先是從絲綢開始的。明清時期,東西航路開通,絲綢作為重要的大宗商品經廣州運銷到世界各地。粵港澳大灣區以環珠江口區域為核心,背靠大陸,面向海洋,地處國際航線要衝,自秦漢至明清,作為中外海上貿易的樞紐,東西方文明在此交匯。

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提出的背景下,為進一步深化粵港澳之間緊密的合作關係,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民政事務局、澳門文化局共同主辦《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展覽。正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的首站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香港藝術館、澳門博物館聯合承辦,展出粵港澳三家博物館的外銷畫、絲綢布疋、手繪絲綢、家居用品、服裝飾品等一百六十六組合共二百一十一件展品,及後移往香港和澳門展出。

澳發揮橋樑作用

穆欣欣指出,十五及十六世紀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黃金時期,澳門一直都是重要節點,更一度是連結內地和外國商貿市場的唯一樞紐,以其特殊的歷史淵源和地理位置,發揮極其重要的橋樑作用,有效促進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以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及絲綢外銷為主題,透過整合各館藏品,以更多元的視角和更豐富的細節,勾勒出一幅更生動的海絲貿易的全景圖,是研究和查考大灣區絲綢外銷歷史的絕佳契機。

澳門文化局轄下澳門博物館以卅四件/套館藏精品參展,其中包括英國畫家湯馬斯 · 阿林(Thomas Allom)的《製絲圖》、《杭州絲綢廠》版畫印刷品,以及來華考察的法國使團商貿代表娜特莉 · 洪都(Natalis Rondot)在廣東庭呱畫室購買的十九世紀中葉製絲提花機稿本。這些藏品反映了當時西方人對學習中國製絲技術的渴求。透過這個展覽,觀眾不但可以一睹明清時期灣區的自然風景和人文精神,了解三地昔日的獨特商貿地位,更會對絲綢出口的歷史沿襲有較系統的認識。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港口,粵、港、澳三地過去均曾多次合辦相關主題的展覽,包括二○○六年的“東西匯流”多元文物展、二○一二年的“海上瓷路”陶瓷文物展和二○一四年的“嶺南印記”考古出土文物展。而這次三地巡展更讓珍貴資源得以共用互鑒。

2021-01-03 本報記者 張馳 報道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92676.html 1 明清絲綢展顯粵港澳淵源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