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謀生
古代人之所以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我想最大一個原因是“學而優則仕”,謀生容易。清朝曾國藩亦說:“吾讀書只有二事:進德和修業。”他所說的修業是“操習乎記誦詞章之術,以圖自衛其身”。這句話的意思是熟習詩詞文章,以提高自己謀生能力。
在古代,讀書人大多希望透過科舉高中達到做官目的。例如:唐朝詩人孟郊,屢試不第,四十六歲才高中進士,他情不自禁地吼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盡長安花”,可見其高中時的狂喜之態。另外,古代所謂三教九流中,讀書人位列上九流的第五位,僅次於帝王、聖賢、隱士及童仙,可見古代社會對讀書人尊重程度。古代社會對讀書人十分尊重,使讀書人找工作相對容易。因為讀書人容易謀生,使他們不惜懸樑刺股勤奮讀書。
今天社會,謀生之路非常廣闊,讀書似乎只是眾多謀生出路之一,因而有人認為無需勤奮向學。其實,我們再想深一層,並不是這回事。在現代社會,人們要謀生,需掌握的知識比古代人更多、更廣,並不局限於曾國藩所說的“詞章之術”。以前,讀書人着重科舉考試,只專注文學及哲學知識。而今天商業社會,人們需掌握文哲知識外,還需掌握更多的商業管理知識,以實用為重點,不再側重詩詞文章,還追求全面發展。可以說,現在人們着重較為實用的商、理知識,對視為無用之趣的文學、哲學等知識不太重視,因而給人一種不喜讀書的“錯覺”。
雖然,現今人們生活環境與古代有所不同,但讀書和古代一樣,除可謀生,還能陶冶性情以及消遣自娛。
清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