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得正 有所擔當
廉署昨公佈《關於七十四個被宣告臨時性租賃批給失效之土地審批卷宗之調查報告》,明確表明當局宣告土地批給失效的決定上不存在違法或不當。但同時指出,當局過去的不作為,最終令閒置土地成為社會問題,更打擊政府的管治威信。
本澳土地匱乏,每方每寸理應善用。但過去一段長時間,多幅已批給土地未見按期依計劃發展,僅被用作放置建材雜物,又或成為廢車場,更多的是任其雜草叢生。當中不乏黃金地段。澳門人口密度全球前列,住屋成頭號社會問題,卻閒地處處,民眾不解。十多年來司法機關及監察機關拆穿的土地戲法,令人側目,令人痛心。
至近年新《土地法》生效,當局陸續依法收回閒置地,民間普遍歡迎,但亦有人指責法律嚴苛、要求修法,以致引發連場訴訟。原發展商層層上訴,幾乎全部判敗;當局亦把相關個案交廉署分析,理清因由。
廉署今次調查報告中所涉的七十四幅土地均為前澳葡政府所批出。報告指承批人以修改土地用途、不向當局遞交土地利用建築計劃,不積極跟進已遞交的建築計劃,肆意要求放高等,以尋求利益最大化。所有卷宗的土地承批人均未遵守臨時性租賃批給合同的條款,致未能完成原訂的土地利用計劃。
閒置地問題多年未能解決,承批人固然有責,但報告直指工務局過去未盡主動監督及跟進承批人履行土地臨時性批給合同的責任,也沒有及時執行宣告土地批給失效的法律制度,令社會誤以為政府永遠不會收地,閒置地問題最終演變成打擊政府管治威信的重大社會問題。廉署在報告中並向權責部門提出善用土地批給合同主導地位角色等四點建議。
土地是本澳最重要的資源,關係城市發展,善用土地,政府責無旁貸。新《土地法》生效後,當局秉公辦事,撥亂反正,讓市場明白,“圈地運動”再也不容,囤地投機想也不要想。當局亦必須汲取教訓,其身得正,有所擔當,守護好、管理好每寸國有土地,促進澳門可持續發展。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