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文化到種族問題
——談《藍調天后》
表面講藍調,實際寫種族;看似細格局,卻視野廣闊。黑人電影《藍調天后》以藍調入題,透過錄音過程的人物矛盾,道出種族歧視的根深蒂固,舞台化的技巧更顯出導演的功力。
擺明是Netflix直衝奧斯卡之作,然而捨棄大場面、大格局、悲暗情節,採取奧古斯韋遜的舞台劇改編,一間錄音室與幾個人物,就這樣完成全片,過程不簡單也不沉悶。故事背景是一九二七年,一開始是藍調天后“媽姐”在郊外帳篷內為眾黑人演唱,掌聲不斷,率先表現藍調是黑人的音樂文化。
然後幾個畫面,黑人在工廠上班、鏟煤等,寫出黑人是勞動階層,為美國貢獻力量。畫面一轉,是位於芝加哥的白人唱片公司錄音室,四個黑人樂手等待天后到來錄製唱片。從郊外到城市、從音樂到工作,影片以簡單前奏點出黑人、藍調、城市之間的關係,迅速點題。
主戲是錄音室內,幾個男樂手吵吵鬧鬧,“黑豹”查特域克保斯曼飾演的年輕樂手,充滿自信,要在錄音時演奏他自己的版本,卻被幾個老樂手嘲笑。一個初生之犢,其餘老練圓滑,性格已經鋪排得鮮明。“媽姐”是大牌歌手,人人皆畀面,連白人經理人及唱片監製也敬之三分,不過她專橫霸道,耍大牌,搞到錄音室火花四起、矛盾處處。
錄音能否成功根本不重要,重點是過程中所散發的意涵。“藍調是黑人的音樂文化,不是抒情,是記錄黑人生活”,這幾句來自天后的自白,簡潔點出藍調文化源頭。極少電影從音樂講種族,本片正是由此入題,層次便不同了,然而唱片業務全由白人控制,天后明知如此,錄音完結後便會被監製歧視,一切表現皆在不言中。
影片意涵不在於明刀明槍的對白,在於人物的言行,“媽姐”仍然為白人公司錄音,目的是傳承藍調,讓源於黑人被壓迫的音樂文化能夠傳給下一代。影片最後一個鏡頭,是全白人組合演奏藍調,也就說明了白人侵佔了黑人音樂。黑人與白人、音樂與入侵,發人深省。保斯曼是不甘於受壓的衝動派,儘管有才華,卻自尋死路,顯見黑人仍然衝不破白人制度,他衝出閘門竟是無路的牆壁,比喻之明顯,不用言語。
近年觸及種族的電影頗多,本片別樹一格,從音樂文化講起,到歷史、黑人被壓,甚至文化傳承,整體不留雕琢痕跡,意涵藏於細節中,具啟發性。片中演員不多,個個演得出色,演“媽姐”的性格演員微拉戴維絲,有着懾人的演技;保斯曼的演出遠比《黑豹》更精彩,幾個配角一樣演得揮灑自如,構成Netflix今年最精彩的自製影片。
小 也
lhaio@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