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節目探本地故事
袁一豪冀發掘更多人文風貌
本地劇場工作者袁一豪早前在文化局推出的《內港、氹仔文化深度遊 · 戲》中,一共參與了三個節目。在受疫情影響、不少劇場演出被暫停或大減觀眾人數的這一年,能有機會更深入地挖掘澳門本地的隱藏故事,袁一豪表示:“澳門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每個社區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貌和魅力。”
在MW舞蹈劇場《叩叩叩,誰降落內港?》中飾演怪物“毛球”,帶給袁一豪的感觸最深。穿上毛茸茸的戲服走進內港、與社區居民互動,更大受小朋友的歡迎,“毛球”除了給觀眾帶去歡樂,亦讓袁一豪以另一種方式成為社區的一員。
袁一豪擔任導演的四維空間《跟着博爾傑漫步內港》,同樣選在內港一帶進行。袁一豪介紹,“法國畫家博爾傑於十九世紀東遊來到澳門,用畫筆記錄了當年沙梨頭水上人家的風情,節目以此為主題,利用環境舞蹈演出及導賞,帶領觀眾重返歷史現場。我們更邀請了現已返回陸上生活的水上人家演唱鹹水歌,勾起現場不少老人家的兒時回憶。”
以賈梅士《葡國魂》第三章為藍本的《佩德羅與伊納詩》,同樣由袁一豪執導。怪老樹劇團以吟遊詩人演唱的方式,圍繞龍環葡韻中與故事內同名的“愛泉”,講述了葡國王子為愛復仇的故事。袁一豪表示,如果沒有特別去留意,可能大部分澳門人都不知道澳門與葡萄牙一樣有個“愛泉”。他說:“此次演出令我感覺到澳門很多本土特色的事物,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是我們可能還沒有發現。期望能通過劇場,喚醒人們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文:阿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