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應對 緩物價波動
二○年受新冠肺炎肆虐,社會、經濟飽受衝擊,形成深層次影響,比○八年金融海嘯時期更甚。儘管全球疫苗注射工作有序開展,疫情或露曙光,但為戰勝疫情對經濟衝擊而啟動的無限量寬計劃,將為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社會帶來更多新問題,須提早防範應對。
為挽救經濟,全球主要央行祭出史無前例的量寬規模,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成功挽回金融市場的信心,如環球股市經歷第二季急挫後,至今普遍已收復失地並再創新高。然而實體經濟所受的創傷仍未復元,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而收入減少甚至失業的打工仔,仍飽受抗疫防疫封鎖措施而帶來的衝擊,唯把希望寄托在疫苗上,期望疫苗盡快驅散疫情。
澳門深受疫情影響,首三季GDP按年腰斬,失業率創十年高位,居民收入普遍減少,拖累消費氣氛。消費物價指數時隔十年錄得跌幅,並連跌三個月,逐步走向通縮。通縮未必最壞,最令人憂慮的是全球央行放水,關注通脹隨時逆襲。澳門復甦步伐緩慢,居民收入尚未回復疫前水平,對物價變動倍添關注。
目前內地率先走出疫情,全球疫市中一枝獨秀,資金看好內地經濟明年增長前景,帶動人民幣匯率半年低位反彈近一成,明年有望維持強勢。澳門不少民生食品從內地進口,人民幣持續升值,或多或少影響入口價格。同時,疫情導致物流運輸鏈受限制,帶動環球物流成本飆升。近日有零售批發業界反映海運成本上漲,擔憂明年新春後面臨加價壓力。
與此同時,影響民生環境的油價,受國際油價由第二季低位逐步回升,本澳車用無鉛汽油月初已悄然加價。隨着國際油價企穩回升,將為本澳燃油成本帶來潛在上升誘因。
無疑抗疫、救經濟、穩就業是首要任務,但隨着外圍負面因素改變,疫苗接種率增加,須及早為環球熱錢泛濫帶來的通脹,以及資產價格上揚等做好應對預案,避免復甦未至,通脹突襲。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