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光中的澳門人
這個周末,劇場出現了很久沒見的情況:兩部話劇同時公演,可喜可賀。曉角在文化中心上演的《樓住澳門人之通關24》,上集於上年八月演出,編劇王智豪創造了樓氏一家五口,加上一個終生家傭惠姐,講述一個四十年也買不成樓的澳門人切身故事。樓氏一家就如我們的鄰居友人,面對着的大小難題瑣事,不少都在我們身上發生過。演出後觀眾反應十分熱烈,令曉角有了寫續集的動力。上集的最後一場是迎親,兩口子婚後因無力在澳門買樓,移居中山坦洲。導演大鳥說,原構思是寫內地和澳門的兩地生活,計劃在今年二月開始,每個周末借住朋友在中山的房子,實地采風,創作劇本。疫症突然爆發,只好暫時擱置,重新構思劇本時,“隔離”這兩個字成了常用語,興起以此為題。澳門地方小,人口密度極高,人際關係十分緊密,但社會近年急變,我們對身邊很多人和事,看似熟悉但又很陌生,每個人都似乎有一種無形的隔離存在。今次的演出,由大鳥執筆編劇,在導演手法上,跟上集的寫實很不同,在五個主要的外勞角色上,有些寫實、有些像城市寓言、有些神秘隱晦,有些貌似變態卻別有所指,希望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足各藝術會在法院黑盒劇場的《逆光》,講述母女於父親死忌日吃晚飯,期間母親拒絕出席女兒的婚禮,雙方拉鋸下終於說出各自的心底話,慢慢道出父親意外去世的真相。作品關於傳統女性如何看待自己或家中女性的社會身份,劇中母女對同一件事有兩個完全不同的解讀,令觀眾更感撲朔迷離。
文:晴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