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2月26日
第C07版:攝影
澳門虛擬圖書館

大時代的光影變奏

巴比《法國五月風暴》攝影集封面,拍 下遊行隊伍向巴士底廣場進發一刻。

《意大利人》攝影集封面

巴比在穆萊伊德里斯拍攝《我的摩洛哥》攝影集封面

大時代的光影變奏

三十年前的海灣戰爭,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媒體戰。西方媒體近乎即時的新聞報道,將世界的距離拉近。戰爭,從此亦不只是遠在天邊的新聞故事。

波斯灣上,戰雲密佈,烽火連天,電視上播放“飛毛腿導彈”的新聞畫面,還有刺眼的綠色強光,照亮了巴格達的夜空,再夾雜隆隆的炮火聲,這一切都變成非選擇性的兒時視像回憶。相對而言,關於這場戰爭的照片,卻一直甚為少見。《海灣戰爭期間燃燒的布爾甘油田》,是其中具代表性的圖片之一,而舉機拍攝現場實況的人,是著名攝影師布魯諾巴比(Bruno Barbey)。相片從缺,源於美國政府對海灣戰爭的政治宣傳控制,以及對新聞自由的限制。當時在伊拉克採訪的記者都必須經過美國嚴格篩選,採訪期間有軍官在旁,採訪前後亦必須經美軍批准和檢查。巴比的《海灣戰爭期間燃燒的布爾甘油田》,其實拍攝於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之後。在一片渺無生機的焦土之上,美軍驅車揚長而去。在他們身後,只見星火燎原,濃煙滾滾,據說這是因為伊拉克撒軍時向沿路的油田點火所致。

早在半世紀前,巴比已走在暴力和戰爭前沿,透過相機的鏡頭,向世界說出法國五月風暴的故事。一九六八年,法國左翼思潮的學生,高舉自由平等之名,反對西方策動越戰。反戰聲浪其後席捲法國,再迅速演變成全國工人大罷工,引爆激烈的警民衝突。當年同為熱血青年的巴比,得到馬特蘭通訊社的賞識,派他到巴黎前線,跟兩名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和馬克呂布(Marc Riboud)一起,拍攝五月風暴的歷史時刻。根據巴比的憶述,在示威現場,石頭有如陣雨,四方八面,從天而降。他們三人買了頭盔,保得住頭免得掛彩,卻保不住自己手上的萊卡相機。

巴比勇字當頭,大半生以攝影記錄戰爭的殘酷,但他對“戰地記者”的稱呼卻異常抗拒。足跡幾乎踏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重要戰場,巴比親眼目睹世上太多人間煉獄的慘況,認為戰爭往往令人對死亡變得犬儒甚至盲目,忘卻了人性尚有光輝和美善的一面。就攝影成就而言,將巴比歸類為戰地攝影師,客觀上亦有欠公允。他早期的代表作《意大利人》,是一部藝術和紀實元素兼備的攝影集。上世紀六十年代,是意大利試圖擺脫戰後創傷和屈辱,社會上下奮力振作的重要分水嶺。當時的中產階級搭上了經濟成長的順風車,同時迎來文化、音樂和時尚的蓬勃發展。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自然也造成貧富差距擴大。巴比以局外人的身份,從南到北,走遍意大利大城小鎮,以一幅幅黑白照片,望能勾勒出這個國家的時代精神、獨特的南歐風情,以及因經濟發展不均而在視覺上構成強烈反差的社會形態。

“消費主義正迅速改變世界。我希望自己的照片,可以為後代留住快將失傳的傳統和文化。”巴比見盡世道人心,卻一直毋忘自己攝影的初心。近年的他已絕跡戰場,寄望在遊歷世界的過程中,尋找內心的平靜和歸屬。在八十年代中,巴比將攝影的重心放在出生地摩洛哥。他出版了《我的摩洛哥》攝影集,作品充分展現了他對構圖和色彩掌握的精湛技術。巴比深信攝影是普世語言,曾花上不少時間拍攝中國和土耳其,憑藉其敏鋭的攝影和藝術觸覺,捕捉當地社會在時代巨輪之下如何急速變化,同時為曾經輝煌的古老文明,留下當代藝術的光影見證。

撰文:杜 然

攝影:Bruno Barbey

2020-12-26 撰文:杜 然 攝影:Bruno Barbey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91189.html 1 大時代的光影變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