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2月14日
第C11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考古“大咖”助力泉州申遺

學者們參觀泉州德濟門遺址 (新華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家瑤(右)在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上和學者交流(新華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汪勃(左一)和學者們在泉州市舶司遺址(新華社)

學者們參觀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 (新華社)

考古“大咖”助力泉州申遺

【據新華社福州十三日電】年過七旬的考古“大咖”安家瑤今年整理出版父親安志敏的日記時,意外發現上世紀五十年代父親到埃及等國家訪問時,給外賓帶去的禮品就是書籍《泉州宗教石刻》。“這是泉州作為宋元時期中國與世界交流窗口的絕好例證。”她說。

見證海絲輝煌成就

安家瑤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長期致力於絲路考古和文物研究。近日前來參加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的安家瑤在接受專訪時提起,一九九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隊到泉州,當時她因為參加絲綢之路沙漠路線,對泉州“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一九九六年安家瑤和丈夫趁着假期第一次來到泉州,看了開元寺東西塔、老君岩,感覺很震撼。“從沒想到,東南沿海還有這麼深厚的文化,而且保存得這麼好。”

這位考古專家從一開始自費旅行,到後來出公差,一共來了泉州四五趟。她喜歡這座城市,覺得它既古老又現代,既有文化傳承又有經濟實力,“很神奇”。

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泉州這座見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輝煌成就的城市,正引發越來越多人關注。目前,“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是中國二○二○年唯一的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包括二十二處遺產點。

此次安家瑤特別考察了南外宗正司遺址和市舶司遺址這兩處遺產點。她說,前者是管理宗室的機構,後者有點像今天的“海關”,都屬於官衙,反映了泉州的城市地位,“泉州不是偏遠地方城市,而是和中央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特別在海外貿易方面,它對中央政權的支持,很有說服力。”

安家瑤期待泉州通過申遺,把古城以及南音、提線木偶等傳統瑰寶,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帶隊駐紮展開發掘

作為安家瑤老師的學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汪勃也和泉州結下不解之緣。生於一九七○年的汪勃,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江蘇工作隊隊長、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隊長。二○一七年廈門鼓浪嶼申遺成功,他從上海去廈門時曾路過泉州。那時他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帶隊駐紮在這座城市,為泉州申遺做必要的考古發掘工作。

去年以來,為配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工作,國家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組織協調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福建博物院到泉州開展考古發掘工作。

汪勃去年第一次來泉州,接受了參加泉州城考古發掘的任務。今年四月以來,他一直在泉州帶隊主持南外宗正司遺址和市舶司遺址的發掘工作。

用腳步丈量泉州城,感受遺跡中承載的厚重歷史,汪勃逐漸被這座城市吸引。“在西安,你可以看到唐代的痕跡,在開封你可以看到北宋,在洛陽可以看見隋唐,在南京可以看見六朝,而在一個城市規劃營建中保存了從晚唐到明清的痕跡,可能只有泉州。”他說。

參加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十二日到南外宗正司遺址和市舶司遺址等地參觀。汪勃介紹,目前已經揭露出來了宋元時期大型官式建築基址,出土了較多的相關文物,基本明確了這兩處遺址的性質。下一階段將開展進一步發掘工作,並實施保護遺址的長遠規劃。

汪勃用“筋骨”和“貼肉”來比喻推演論證和文物發掘的關係。他說,現在整個工作的“筋骨”已經搭好,接下來就要“貼肉”了。“貼肉”的過程,可能長達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我們一代一代人就是做這件事的。”他說,泉州是一個特別有文化的城市,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需要不斷讓它得到新發展。

2020-12-14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8709.html 1 考古“大咖”助力泉州申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