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今日科學雖然發達,但反科學的人卻似乎越來越多,態度也越來越激烈。部分是由於今日的科學發現不容易明白,付諸實行時往往又有代價。就如醫界中人勸喻我們少吃肥膩(傳統一貫都是以肥為美的,特別在飲食方面),多運動(日行萬步),否則日後身體會有很多問題。然而美食、安舒當前,“日後”是未見的遙遠,要克制不易,不少人也就“反科學”,不認真看待這些科學的勸告了。今日科學界不少的預測、警告,遠較上述健身的勸喻難明,後果的出現也更遙遠,往往不是今生得見,而當下要付的代價,卻又相當龐大。再加上別有用心的人從旁慫恿,一般人不接受,甚至“反”,是可以理解的。
從這些反智的現象,可以看到今日社會兩個危機:
一、我們忽略基礎和普及教育,太重視尖端。花在大學教育的,和放在中、小學的經費不成比例;對研究的鼓勵和重視,較諸對教學有天淵之別。中、小學的基礎教育對市民的素質、生活的安樂、社會的進步的重要眾所周知,然而,卻沒有相應的行動和支持,也不覺得需要給予這樣的支持。未曾盡教育的責任,只是一味批評大眾愚頑,怪不得群眾對科學的認同越來越薄弱,和知識程度較高的階層全然脫節了。
二、視異見為敵人,把磋商協議看為示弱。接受科學的預測,勸喻是要付代價的。某些階層、社群,特別是經濟能力較弱的,要付代價往往有困難。這是我們必須了解、同情的,聆聽他們的訴求,覓求合理的方案,彼此分擔要付的代價。不是把他們視為愚昧、自私、危害人類的將來,藐視他們無知,以他們為敵。在一個真正的民主社會,異己未必就是敵人,妥協也不一定是示弱,覓求大家認同的生活方式是必須的。
陳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