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廿五萬課時提升適切效應
非高教強化教師培訓
【本報消息】《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二○二一至二○三○)》昨日面向教育團體和教師舉辦諮詢場。有與會者關注教師培訓,老柏生指局方每年組織二十四、二十五萬課時的教師培訓(不包括民間社團及校方所辦的培訓),未來將再細緻針對不同年資、領域的教師開展培訓,提升適切性、效應並配合需要,也會持續借助高等院校的力量協助培訓。
兩方面設培訓類型
諮詢場昨日上午十時於教青局仲尼堂舉行,由教青局長老柏生、副局長龔志明及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輔助處長鄭錫杰主持。約八十名教育團體代表和教師與會,分別關注提升學生幸福感、教師培訓、親職教育、生涯規劃、特殊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等。
對於有意見希望強化不同教齡、科目教師的專業培訓。教青局長老柏生稱,針對“私框”教師專業發展機制,教師每年專業發展時數平均為三十小時。為此,局方每年組織二十四、二十五萬課時的培訓(不包括民間社團及校方所辦的培訓),由兩方面考慮培訓類型,一是與教師任教領域相關的技能知識,涵蓋學科領域、輔導工作、班級經營策略、學生評核;二是因應教師不同年資需求,開展新入職教師、學校中高層人員、學校領導培訓。
開展本地教材編制
他表示,當局重視家長教育,新一輪青年政策把對象年齡層上調到十三至三十五歲,服務對象增多,包括新婚青年、新手父母等。明白到幸福家庭是子女幸福成長關鍵因素,局方重視家長教育工作,去年學校及當局共舉辦逾二百多場家長講座,約四萬二千人次參與,將繼續努力並加強相關工作。
此外,當局不計成本及經濟效益開展本地教材編製工作,已出版品德與公民、中學歷史等教材,正編製語文、小學常識、普通話、葡文等,希望為學生提供具本地化的學習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