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談是好還是壞?
親友聚會飲宴回來,妻子說:“你感覺不到我用腳踢了你一下嗎?整晚只有你一個人在發表謬論,你就不懂停一停,也讓別人講幾句話?”我知道我的老毛病又發作了,一旦打開話匣子就會滔滔不絕,特別是對着年輕一輩,仿似只有自己才知道澳門過去的事,例如上世紀七十年代中那次澳門元與港元平兌風波、港元聯繫匯率的來由等等。年輕的親友都像聽得津津有味,那種姿態,更助長了我的談興。回想起來,這類話題自己也不知道說過多少次了,只是忘記了對誰講過而已。
做人究竟是健談好還是寡言好?其實是很難有個標準的,我們經常說沉默是金,但很少機會看到沉默變成金,反而靠把口說個榮華富貴回來的事例,卻比比皆是。蘇秦是戰國著名的說客,司馬遷評論他:“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意思是說蘇秦出身於里巷的一個平民百姓,卻能說服六個國家聯合抗秦,他的智力有過人之處。聯盟組成後,秦國有十五年不敢發動戰爭,單單贏得十五年和平,蘇秦就功德無量了。遊說成功,當然名與利都有了。
司馬遷指戰國時的遊說之士,許多終其一生都未見成功,原因就是“說力小”。即說服別人的能力差。范雎後來是秦相,他初獲秦昭王接見時,只對宦官講:“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就是這句話,便使到秦昭王屏退左右,自己跪着向他請教,因為昭王已在位三十六年,正擔心子孫能否順利接任。可想而知,范雎不單只說話技巧了得,還了解昭王的心病所在。
現代社會,靠把口掙生活的行業相當多,例如律師、各行業的推銷員等。所以,健談肯定是好處多,只是到了一定年紀,便要懂得分寸,否則自己隨時會變成一個囉囉唆唆的老人。
公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