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無法被取代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就連思念也變得奢侈。而現在什麼都快,世界化身為地球村,曾經隔海相望的家人、朋友,如今卻可以郵件、通話乃至視頻隨時保持聯繫。
老師在課堂上感歎時代的進步,書信的逐漸消失,同學們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見解。有的直接說出了書信的缺點,有的則從書信的形式改變去分析,有的認為書信仍然不可替代,有的則直接縱觀世界變化,道出了落後者被淘汰的觀念。
書信很慢,與郵件相比,及時性不及後者。人們往往願意提筆與友暢談時,卻因為書寫和寄送時間過長而打消掉這個念頭。然而,《莊子》有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正是因為書信的慢,才讓久久等待的人有了無限的憧憬;正是因為書信的慢,讓這個快節奏社會多了一陣緩慢的時間,讓寫信之人理清思緒,把感情寄託在字裡行間,讓雋秀的信紙裡浸漬一番心血。與郵件相比,書信雖然慢,卻賦予了收信人等待的意義。
書信是實物,在寄送過程中,準確性也無法得到保證。與郵件相比,只要輕輕一按,就可以將整齊劃一的文字送到對方電腦。的確,有的時候,信使的疏忽或者一些意外會導致書信丟失,令收信人苦苦等待,寫信人又遲遲收不到回信,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可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從《出師表》裡看出諸葛亮的忠義,讀起過往的信,彷彿仍能跨越千年,看滿目瘡痍,馬革裹屍。書信雖然容易丟失,卻能將心中每一份真實的感動,準確無誤地傳達到每個人心中。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與網絡共同誕生在這個科技時代,從小學習書信的格式要求,卻不曾真正寄出過一封書信。但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我也曾收到過來自表姐的一封信。儘管她在信裡沒有記敘什麼特重要的事件,也沒有什麼緊要的消息要告訴我,只是簡單的噓寒問暖。我知道,那很可能是應學校老師要求而寄來的一封信,但信裡結束時說到:我還會再寫信給你的。這給了我一種莫名的期待,在之後的幾個月內,我都會去查看信箱的情況。儘管我知道,信只是表姐的無意之作,但我卻能在薄如蟬翼的信箋中感受到那份真摯。
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書信始於人類,蘊含着源遠流長的歷史。雖然時代在進步,但我們依舊不能忘記書信文化,它們從未遠去。
司徒司植 濠江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