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大灣區和長三角
澳門經濟多元化是明確的發展方向,在保留博彩業帶動旅遊業的同時,還應該有其他方面的發展。筆者對於經濟學和澳門法規都是外行,輪不到我說三道四,可是心直口快的性格促使我心中有話就要說。
前些年,世界經濟危機也使澳門蕭條,這次瘟疫造成澳門旅遊業崩潰,經濟多元化更顯迫切。但是再想恢復三十多年前的輕工業裝配生產線是不可能的,澳門場地租金和勞動力工資等方面,都無法與內地競爭。發展金融業和轉口貿易也難,因為周邊有香港、深圳等大城市,還有新加坡……
澳門曾經生產過一些高端產品,賀田工業大廈曾經利用浙江大學的科技成就生產過一些太陽能產品,這種模式的小規模科技生產,也許現今還可能實行。但是若要在澳門本土發展大規模高科技先進工業,即使有中央支持和大灣區合作,必然困難重重而且成本高,因為澳門的綜合能力弱和工業配套差。
何為綜合能力和工業配套?因為我熟悉上海,舉三個上海的實例。十一月十二日本報報道:“中國首製大型郵輪在上海進入總裝階段,該船有十六層上層建築生活娛樂區域,有大型演藝中心、餐廳、酒吧、咖啡館、購物廣場、水上樂園等……被譽為移動的海上現代化城市。”上海綜合能力強、工業配套完善,建造這座海上移動城市,各種技術和裝備,都可以在上海本地解決,幾乎無需外地協作,省時省力省錢。第二例:一九七八年鄧小平領導開建上海寶山大型現代化鋼鐵廠,短時期內建成。據我所知背後有故事:文化大革命後期,國家想建立現代化煉鋼廠,那時候周總理還在生,他指示在上海設廠。當時有異議:上海沒有礦石煤炭等原材料,而且地處東海前線,一旦發生戰爭……周總理說假如在內陸地區建設這樣的現代化工廠,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建成,上海綜合能力強、工業配套完善,可以短期內完工。再一例,本報十一月十三日報道:習主席參加了浦東開發三十周年慶典,浦東已經超越香港和新加坡,成為世界第四金融中心。一九七九年春天,小平同志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若干年後他醒悟到當初應該在東海邊浦東也畫一個圈。雖然遲了一步,由於地區綜合能力強,浦東發展更神速。
為繁榮澳門經濟和多元化,不妨建立澳門新法規,澳門政府屬下設立投資公司(澳門公營企業),有強勁經濟實力,可以到綜合能力強的大灣區或長三角地區投資,事半功倍地辦成現代化大企業,更快地回收利益。現今正在進行的中醫藥研製企業,應該爭取內地的全面合作,迎難而上,爭取成功。為了有利於澳門發展,更新或建立新法規都是合情合理的。
(經濟多元化,融入大中國 · 三之二)
殷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