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1月27日
第D03版:藝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世上已無蘇鳳娟

蘇鳳娟一九五六年在 德國舒曼藝術歌曲大賽獲獎後演出

蘇鳳娟參加歌劇演出

世上已無蘇鳳娟

有些歌唱家的現場音樂會,雖然聽過,但很快淡忘,慢慢的,甚至連姓名,都無從記起了;但有些歌唱家,卻令人念想一生,如剛剛病逝於本月十六日的中國女中音蘇鳳娟。

首次在舞台下,欣賞只三十歲多些的蘇鳳娟獨唱,乃在五十八年前的一九六二年,在小城石岐的工農兵劇場。蘇鳳娟淬煉而成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受教於喻宜萱、沈湘;她還曾受教於蘇聯的梅德維捷夫和庫克妮娜。解放初期,音樂人才奇缺,蘇鳳娟又實在學有所成,於是很快成名,並活躍在國內外的音樂會上。

那些歲月的中國歌唱家,重視立德修身,一般都謙抑得體、深藏不露——即使面對的是,像石岐這樣的形同鄉下,音樂生活極為貧乏的小城;即使面對的是,音樂累積極為菲薄極為淺薄的觀眾聽眾——同台的同樣來自中央歌劇舞劇院情懷壯闊的方曉天、管林如此;涵養高尚的李維渤、樓乾貴也如此。蘇鳳娟走出來了,她相對年輕,拔俗超塵又笑容坦然,於是頃刻引起觀聽眾之訝然!不要說聽她演唱印尼民歌《寶貝》時神迷目眩;特別精彩的,是聽她以激揚頓挫、熱情閎放的聲音,維妙維肖地闡釋比才作曲,選自歌劇《卡門》的《哈巴涅拉舞曲》。音樂,真以想像為特徵。以後,當我無數次地耳聞國內其它歌唱家,模仿着放蕩不羈地捕捉愛情的吉普賽姑娘的姿態,以演唱《哈巴涅拉舞曲》時,我就會想起蘇鳳娟!正是率先垂範的蘇鳳娟,給那時還不到二十歲的我,樹立了欣賞《哈巴涅拉舞曲》的一根標桿。

在接下來的時光裡,我再也沒有做過蘇鳳娟音樂會的座上客,一九六二年是第一次,也是最末一次了。但我卻常常留心着,她的不算多的消息;並賡續不輟地留心着,她的甜美醇厚,有着美學淨化的歌唱的錄音。這是一種樸實純粹的心靈感應!無它,乃因蘇鳳娟在精神靈魂上都與聽眾相通。

世上已無蘇鳳娟,那是大不幸!但願日後天更闊遠,那就可能仍會出現像蘇鳳娟那樣的,“活出讓愛自己的人為自己驕傲”的歌唱家。

陳 遠

2020-11-27 陳 遠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5048.html 1 世上已無蘇鳳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