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疫下民俗項目情況
民俗學年會澳代表論文談醉龍
【本報消息】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由中國民俗學會、華中師範大學合辦,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流學科、文學院和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承辦的中國民俗學會二○二○年年會開幕式本月二十一日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舉行。今屆以“危機與抉擇:疫情下的民俗與民俗學”為主題。
武漢華中師大舉行
中國民俗學會會長、山東大學特聘教授葉濤致開幕詞。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任友洲、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鄢維新、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天勇分別致詞。開幕式由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華中師範大學原副校長、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黃永林主持。
大會發言環節,由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萬建中主持。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劉守華、南方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王曉葵、遼寧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江帆、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民俗學研究所所長張士閃、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呂韶鈞、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張勃分別作主旨報告。各代表分別以多維度研究中國民俗文化的防疫智慧和疫情下民俗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年會共收到應徵論文三百七十一篇,經評審三百二十篇入選。澳門代表現就讀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的關志和與獲第一屆非遺傳承人薪傳獎的關偉銘,發表了世紀疫情對“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澳門“魚行醉龍節”的影響與挑戰論文,探討疫情下,相關民俗項目今年與去年在澳門的情況,並分析其可持續性發展。
受疫情的影響,年會首次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以線上為主”等方式進行。在大會發言和四十七個分會場研討中,有七個會場集中討論與疫情和防疫知識有關的內容,年會全面考察中國民俗文化的防疫傳統,觀察新冠疫情對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帶來的影響,探尋民俗與民俗學如何化危為機,創新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