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業需更多物理治療師
技術諮詢公司Activate估計,全球有超過二點五億人觀看電子體育或遊戲,其中大多數人同樣是遊戲玩家。在過去的十年中,電競業已發展成為一個價值十億美元的產業,這個新興的運動產業與傳統運動一樣,運動員也會患有很多“職業病”,身體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勞損。
二〇一九年發佈的一項研究對來自亞洲及東南亞九十所大學的六百五十名大學電競選手的匿名電子調查得出,選手平均每天練習三至十個小時。在報告中最多人出現的是眼睛疲勞佔五成六,其次是頸背疼痛佔四成二、手腕疼痛佔三成六、以及手部疼痛佔三成二。當中四成的選手並沒有參加任何其他形式的體育鍛煉。這個情況在世界各地都屢見不鮮,很多選手在受傷後都不會接受物理治療和進行相應休養。根據二〇一九年在《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
urnal)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對美國六十五支電競隊伍進行調查,發現百分之七十的選手都有手部疼痛的問題,另外百分之五十九的人有肩或頸部的痠痛,同時百分之六十四的人手腕疼痛,但調查的參與者中,只有百分之二尋求醫療救助。
《Dota2》Cyber Legacy戰隊選手Evgeniy Ree曾於訪問指出:“事實上我的醫生跟我說,如果我想恢復視力的話,不要碰電腦半年,但我不聽,我得玩下去。”今年二十五歲的Evgeniy Ree,雖有醫生告誡必須戴眼鏡,但他覺得戴起來不舒服,況且熒幕很近,即使視力惡化也沒有影響到他的成績表現。他更表示:“我每次都必須做這種眼部運動,但我都沒做。”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首席物理治療顧問周錦浩指,亞洲人的身體勞損相對較大,電競選手因需要長時間坐於手機或電腦前,不斷使用手指和手腕進行操作,這種接近機械式的行為會導致手腕、手肘和肩頸出現疲勞情況。由此可見,電競選手傷患的問題是存在十分大的隱憂。
業界在近年才開始注意到選手也需要物理治療師跟健康需求,但基於成本考量以及未有很多職業物理治療師願意嘗試投身電競產業,故此目前絕大多數的俱樂部均沒有駐場的物理治療師。國外著名學者凱特琳·麥吉(Caitlin McGee)博士指對於物理治療師而言,電競仍然是一個新生領域,她曾於受訪時估計,電競產業的專業物理治療師可能不超過五名。凱特琳目前正積極出席大型電競活動為選手提供健康診斷及治療,此外亦提供在線諮詢服務。
目前電競物理治療師大多會沿用一般的運動物理療法,為選手進行一系列的檢查、治療、鍛煉。運動物理療法有助於預防受傷和令痊癒所需的時間減少,物理治療師除了會為選手記錄訓練或作賽時身體的數據,如坐姿、與屏幕的距離等,更會透過該些數據了解到選手的身體情況,從而協助鍛煉或加強技巧以防止受傷。在治療期間使用的一些鍛煉或療法,可能包括肌肉電刺激,如冷熱療法和IASTM。
相較於其他傳統運動,如美式足球、網球、籃球等,俱樂部有較專精的運動醫學團隊,電子競技是近二十年才開始發展的“運動”,專門為電競選手提供預防和治療的幫助或許還不算多,但隨着電競產業的崛起,物理治療需求大增。如何保護選手們的身體健康、訓練的尺度都成為了每個俱樂部的重點議題,希望各位讀者和玩家,也能注意到健康的重要,不要漠視身體所發出的警號,好好注意休息及鍛煉。
文:小編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