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下產品網路眾籌開發
“眾籌”是指企業或個人用“團購+預購”的模式向公眾募集項目資金。“網路眾籌”則是通過網路平台實現眾籌,善用網路平台的傳播特性,廣泛宣傳產品的創意和概念,爭取獲得認可和支持,從而獲得曝光度和資金援助。
各地監管處初始階段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在新經濟背景下,二○二五年網路眾籌的總金額將有機會達一千億元(美元,下同)的規模,其中亞洲佔比將大幅增長。
網路眾籌固然有創業門檻低、投資門檻低、產品曝光機會多等優點,但網路眾籌尚處發展階段,很多方面還需要完善,現階段還有一些缺點和不足。
難監管:據二○一五年全球調查報告顯示,各國家和地區對網路眾籌的監管工作仍處初始階段,大多還沒有制訂監管眾籌活動的法律法規。近幾年部分國家的監管機構已制訂若干措施以監管這項新興活動,美國二○一六年五月實行《促進創業企業融資法令》,把股權性質的眾籌行為豁免於相關證券規例的規管,算是為其他國家地區建立參考標準。
成功率不高:數據顯示,Kickstarter眾籌平台成立至今,上線平台的眾籌項目中,僅37.2%成功。Indiegogo雖無主動公告統計數據,但據專業人士統計,在該平台上進行的超過10萬筆的項目,最終成功率僅28.4%。
概念轉化生產壓力大
存在造假現象:Lily無人機是經典案例之一。當時該公司在眾籌平台上發佈的視頻表示,產品只需用戶佩戴手環式追踪器,把無人機隨手拋起就可飛起,還宣稱產品防水,可在水中可浮動起飛,追踪用戶且拍照或紀錄影片。宣傳片一推出,名聲大噪,獲得大量用戶資金支持。但過了一年,該公司不斷以各種理由延後產品發貨時間。經調查後,發現宣傳片中的產品,大多功能只處概念化階段,未能達到商業量產水平。最終該公司在二○一七年一月宣佈倒閉,退還大部分通過眾籌得到的資金。
實際生產壓力大:據眾籌平台的普遍規則,若項目籌資成功,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產品開發與製造,並寄送到支持者手中。但眾籌讓企業籌到資金的同時也有巨大的生產壓力。若不能盡早把產品研發成功並量產,企業將被支持者催促,影響名聲。若超出支持者接受範圍,企業將被判定退回所有得到的資金,還很可能會倒閉。
資金鏈容易斷裂:除了研發和生產,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會影響資金的使用。資金要的太多可能因達不到目標而失敗,資金要的太少也可能因為“立項”後實際開支過多,讓企業資金鏈異常緊張甚至斷裂。
讓支持者更了解項目
如何在新經濟下用好網路眾籌?
一、平台向專業化、垂直化方向發展:垂直化就是平台把某個領域的產品往專業化方向發展,深入挖掘該領域產品的市場。垂直化平台特點是專業,可為創業項目提供財力、信息、技術、培訓等全面的服務,這些專業化服務可更大化體現平台專業性和權威性,更精準地吸引初創者入駐和支持者反覆投資,增加用戶與平台之間的黏性。
二、使用完善手法吸引目光,讓支持者更了解項目內容:為讓觀眾快速消化項目的具體內容,項目負責人不僅要活用各種數據、圖片和圖表,還可拍攝宣傳影片。
以觀眾角度而言,傳遞清晰的邏輯、講清楚市場的需求、產品特色、發展潛力等更重要。也可在社群專頁設置“常見問題”答疑,做好互動和答疑。
善用社交媒體增宣傳
三、設定合適的眾籌時間:大部分平台允許眾籌時間長達兩三個月,卻不是越長越好。Kickstarter數據顯示,眾籌期限為三十天的項目成功率較高。因此,初創者應考慮可充分宣傳、對項目充滿信心的期限,同時還能激發支持者對眾籌成功的期待感。
四、善用社交媒體宣傳並公開進度:信息多一些,有助消費者產生信心。除眾籌平台,初創者應善用其他社交媒體宣傳,甚至善用數據分析,找準目標群眾,把項目推送給有意成為支持者的人。項目成功募資後,要詳盡交代整個項目的時間表,且持續更新,分享重要里程碑或成就,交代發起項目的步驟及達標後的規劃,不僅可令工作團隊目標更明確,還可增添項目透明度及群眾信心。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劉丁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