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1月20日
第C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素手拈來)“貼身膏布”

“貼身膏布”

自我進入報社後,數度出席過由報社邀請香港、內地的學者作家的講座。最早是一九七○年三月春寒日子,香港作家阮朗(嚴慶澍)來澳一連兩晚主講文學創作。其時阮朗正在本報發表連載小說《雙城記》,受到讀者尤其是文藝青年的注目,頭一晚二百多位慕名者擠滿了四面來風的天台小禮堂,沒有座位的企立兩個多小時。

來到澳門,阮朗提出要訪問炮竹工人,副刊主任李鵬翥陪同阮朗參觀炮竹廠,探訪工人的家;又安排作者沈秉和、陳國燊與我一道陪伴他與炮竹工人和氹仔坊眾學校教師開座談會。那天清早我睡過了時,趕到碼頭,渡海輪剛解纜啟碇。我乘搭下一班船到達氹仔會場時,阮朗幽我一默:“多謝送船!”

為提高採編人員的業務水平,報社曾專誠邀請在香港退休返澳門頤養的羅慕華教授講授語言文字知識。八十年代裏,為報社編輯部員工專題演講的有秦牧、紫風伉儷,題目分別是“知識積累和語文水平”、“學習與創作”,以切身經驗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之後還有暨南大學饒芃子教授、華東師範大學錢谷融教授的講座。著名書法家啟功、畫家錢松喦、篆刻家韓天衡也在報社組織下在社址會議室裏,舉行過公開藝術講座。在文藝講座匱缺的日子,大師名家的號召力尤為強大。

那時我們的頂層裝修了三個大客房,這兒位處交通方便的中區,二十四小時有職工值班,治安狀況較讓人放心,南北客人、朋友愛在報社稍作居停。對那些住在酒店的前輩的出遊等活動,副刊課裏由陳浩星、廖子馨和我之間協調接待客人工作。對於有了年歲、初次來澳、言語不通的前輩,我們時會從陪吃早餐開始,一出車便大半天。三數日相伴,離別時送出關口,彼此殷殷握手,客們多感澳門街人情溫厚。但來了兩三回的賓客尤其是有活動力的,就不需我們做一副“貼身膏布”了。這回,說地道粵語的陳殘雲、黃新娥女士表示喜歡自己到市場逛逛看看吃吃,殘雲老笑語:唔使陪囉,再唔係,我覺得被監視啦。

(日子輕輕地過去 · 六十)

林中英

2020-11-20 林中英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3581.html 1 (素手拈來)“貼身膏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