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垃圾
今年淘寶的“雙十一”熱鬧了十多天,鋪天蓋地的宣傳、密鑼緊鼓的定金、滿減優惠,讓人目不暇給,算得頭大。儘管受疫情影響,但“報復式消費”勢頭猶在,商家銷量節節攀升,快遞公司也迎來業務高峰。
說起來,澳門的網購習慣日益普遍,物流公司及代收店越開越多。我家樓下五分鐘生活圈的範圍內已陸續開了四、五間不同品牌的代收店,收快遞已經十分便捷,反倒是快遞垃圾的環保問題,仍然有待解決。
收拆快遞的瞬間讓人愉悅,但拆快遞後,除了心頭好外,還剩下一地的紙箱、膠袋、發泡膠及氣泡袋。尤其現在商家們擔心商品損壞,包裝工作做得越發細緻,一件小玩意都用上大箱子,垃圾越來越大,拆幾件快遞就能堆一個垃圾小山丘。
在內地的快遞點,這些包裝品有時候還能循環再用,但在澳門,除了部分高層大樓設有回收桶外,大多的快遞垃圾都連同家居垃圾一起棄置,焚化後送到堆填區。
但日復一日的堆填,終究不是解決辦法。日本作者星新一有一篇〈喂——出來〉的小說:某天路上突然出現一個無底洞,倒進什麼也填不滿,大家一直往裏面填東西。直到有一天,垃圾從天上掉了下來……
相比起小說中的無底洞,澳門的“無底洞”早已被填滿。唯一的建築廢料堆填區長期處於飽和狀況,早前新聞還報道堆填區“滿瀉”了。
堆滿一個垃圾堆填區不難,但要逆轉過程,化廢為用,則要費上多幾倍的精力和投入。內地部分城市試行在快遞收發點設置回收箱,但要本澳仿效,還有漫漫長路。只要想一想路邊三色垃圾桶的回收成效有多微弱,就可窺見居民對垃圾回收的“重視”意識。
然而,地小人多的小城,根本沒有多餘的地方擺放與日俱增的垃圾。如果一直忽視問題,也許到了某一天,如同小說描寫的那樣,垃圾從堆填區掉了下來……
木 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