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的使命感 激發我的潛能
迎接回歸的使命感,的確是鞭策我承擔撰寫澳門辭條的決定因素。在這過程中,我發現澳門文教東西雙源文明沖積的底蘊,體會澳門教育制度多元並存的獨特性。
這期間,不斷遇到外人對澳門教育情況的好奇和誤解,原因是受百年前“省港澳”情況差不多的觀念束縛,哪裡知道,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三地教育已經差得太多了。追尋澳門教育落後主因,是澳葡政府長期撒手不管基礎教育而造成。華人私立學校學生佔95%,教育經費全由社團和家長承擔。同樣是迎接回歸的使命感,我自覺從口頭到文字,不斷介紹澳門教育的真實情況。
八十年代末,文化學會(文化司署前身)彭慕治主席邀請我研究澳門教育四百年歷史,我遞交了研究計劃。一九九○年我決心在職兼讀華南師大中國近代史研究課程。但由於官員的變動,到一九九一年文化司才正式簽約贊助我的研究。我在商訓校務、教育會工作、研究生課程和社會參與四環連扣中,往往透不過氣來!剛巧那期間許多有真知灼見的報告和高層次的研討會,我又捨不得放棄;從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八年向文化司提交澳門教育史稿超過二十萬字。結果兩條心臟大動脈堵塞了,術後不久就投入澳門特區成立籌委會工作,接下來是慶委會的工作……有幸一直愉快地迎接回歸。
劉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