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歷時廿五載跨國追索
六十八流失文物自英歸國
據香港中通社、《新京報》報道: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十八日在新聞發佈會宣佈,六十八件流失英國長達廿五年的中國文物,歷時十個月終於回家,其中包括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等文物。最近,這些瑰寶將通過網絡在線展覽方式亮相。
本報綜合報道
文物橫跨多個時代
關強介紹,整批文物器型較為豐富,品相較好,精品較多,一些文物具有重要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開展實物鑒定,六十八件文物中,暫定二級文物三組十三件、三級文物三十件、一般文物廿五件,質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地域分佈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陝西、河北、貴州等。
華組小組展開追索
此批文物故事可追溯至一九九五年二月,英警方向中國駐英使館通報,在偵破一宗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國家文物局初步鑒定為禁止出境文物。當年三月,英警方實施“水燭行動”,截獲扣押嫌疑人運抵英國的大量文物。中方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國文物工作小組”,通過執法合作、民事訴訟、協商談判等多種方式展開追索。
迫於中方壓力,一九九八年,該案三名主要嫌疑人與國家文物局簽署歸還文物協議書,歸還三千餘件返還文物。但該案中一名文物購買人拒絕參與協商談判,涉案文物一直被英警方扣押。
二○二○年一月,倫敦警方聯繫中國駐英使館,告知因購買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時間超過追訴期,該批涉案文物被界定為無主物,主動提出希望將該批文物歸還中國政府。
流失文物完璧歸趙
這批文物歸國歷時廿五年,是中英兩國在“一九七○年公約”框架下,合作打擊文物走私、促進文物追索返還的成功範例。
國家文物局表示,此次六十八件中國流失文物順利回歸,為中國政府持之以恆廿五年不間斷的走私文物跨國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今年時值《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五十周年,國家文物局在官方網站開設專題網頁,將此次追索文物過程在線展示,藉此慶祝公約五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