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伊藤仁齋維楨
陳懷萱
讀清人書法絕句
江河大地日行經,語孟由來語意精。
蠻貊遙知主忠信,刪繁就簡復清明。
中國儒學東傳日本始自魏晉南北朝,初依附於禪學之下,迺宋儒理學經百濟導入,日本儒學大興,德川幕府以治術所需,朱子之學定於一尊,山崎闇齋稱朱子學派,時在明末清初。同時又有伊藤仁齋,頗疑宋儒闌入私見,於聖人原旨意有未叶,遂措意古義,天和二年(康熙二十一年)於京都設古義堂授學,翌年仿朱文公弟子陳北溪《性理字義》體例作《語孟字義》,大張其說。當其卒也,門人私諡古學先生,稱古義學派焉,洵為江戶時代一代大儒。仁齋名維楨,字源佐,一字元輔,仁齋其號,又號敬齋。京都人。寬永四年(天啓七年)生,寶永二年(康熙四十四年)卒,年七十九。著《周易乾坤古義》、《春秋經傳通解》、《論語古義》、《孟子古義》等,而以《語孟字義》最為有名,識語開宗明義云:“夫字義之於學問固小矣,然而一失其義,則為害不細。只當一一本之於《語》、《孟》,能合其意思語脉而後方可。”於《論語》、《孟子》三十字詞發其原旨,如釋天命云:“孟子曰,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是天命二字正訓也。學者當以孟子之語為準。”又謂文字有虛實,“性命之命,是實字;天之所命之命,是虛字。先儒謬以虛字作實字看,故有理命、氣命之別。”謂《中庸》之命本虛字,“一命而立二義,實無謂也。況以虛字為實字,其誤大矣。”字義所說多類此。其學綜覈孔孟,結論“不可復用後世紛紛之說”。
此伊藤仁齋楷書“忠信”二字匾額,按,仁齋《語孟字義》釋忠信凡五條,其中有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程子曰,四者,以忠信為本。知主忠信乃孔子之家法,而萬世學者皆當守之而不可換其訓。而後世或以持敬為宗旨,或以致良知為宗旨,而未有以忠信為主,亦異夫孔門之學矣。”抨擊朱子理學與陽明心學,謂徒知持敬而不以忠信為要,使儒者好勝務外之心不知不覺常伏於胸中,雖學問可觀,其德卒不及古人,“學者不容不深辨”。仁齋出身町人,待人以誠,平和寬厚,無疾言遽色,故持刺求謁者無慮三千人云云。此書敦厚和易中見恭謹,一無作意,可與其學並觀。鈐白文“伊藤維楨”、朱文“元輔氏”印。署款“伊維楨”,是將其姓二字省為一字,模仿漢人,為當時日本師儒風尚。至其所著,皆署“洛陽伊藤維楨”,蓋因日本平安時代平安京仿洛陽建造,故京都雅稱洛陽,仁齋於中土文明嚮慕之深於茲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