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對台衝擊不容忽視
本月十五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簽署,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歷經八年磋商後宣告誕生。台灣學者分析,無法加入的台灣,出口勢必受到排擠,接踵而來的失業和薪資問題更是不容忽視,民進黨當局企圖淡化RCEP的影響,對產業的衝擊卻是實實在在。
此次簽署RCEP的共有十五個成員國,包括東盟十國和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總人口達二十二點七億,GDP達二十六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五點二萬億美元,均佔全球總量約三成。RCEP自貿區的建成,意味着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將形成一體化大市場。
產業面臨空洞化
據統計,台灣對RCEP成員國的出口佔台灣整體出口約六成,在RCEP中扮演關鍵地位的中國大陸與東盟,更是台灣前兩大主要出口市場。可以預見,RCEP生效後,未來台灣產品在該市場的競爭力將減弱。
全台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表示,台灣未加入RCEP,企業享受不到關稅優惠,在成員國之間的市場開拓相當艱難,台灣將面臨經濟邊緣化危機,有生產線外移、產業空洞化的風險。
台當局淡化影響
面對島內焦慮情緒升高,民進黨當局仍強作鎮定。台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稱,台灣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信息技術產品協議”,半導體等相關產品原本就是零關稅,這些產品佔台對RCEP成員國出口額約七成;其餘三成需要關稅的為紡織、機械、石化等傳統產業。但RCEP降稅幅度、自由化程度,與相關成員國既有的自貿協定相比未增加太多,且降稅時程長,因此評估對台灣的衝擊有限。台外事部門坦承,台灣要加入RCEP有實際困難,應對之道是爭取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傳統產業空間縮
台灣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今日受訪指出,民進黨當局刻意忽略RCEP對台灣傳統產業的衝擊,然而這些產業僱用的勞工數量,遠多於科技產業。一旦RCEP生效,傳統產業在台灣存活空間縮小,廠商將被迫出走或關門歇業,由此帶來的失業和薪資問題不能忽略。
值得一提的是,過往在東亞三國之間,只有中國大陸與韓國達成了自貿協定。RCEP還填補了大陸與日本及日韓原本並沒有的自貿夥伴關係,將東亞三大經濟體串連起來,為未來達成中日韓自貿協定奠定基礎。隨着RCEP簽署和生效,中日韓互相減讓關稅,部分具有一定重疊性的台灣產品在某一方市場勢將面臨另外兩方的競爭壓力。
CPTPP遙不可及
對於民進黨當局尋求加入CPTPP,林祖嘉認為,RCEP雖然少了印度,但十五國人口、GDP、出口額佔全球三成,規模均高於CPTPP。此外,台灣與RCEP的貿易額與投資金額分別佔台灣對外貿易與投資總額約六成與七成,而台灣與CPTPP的貿易與投資僅佔兩成四與一成四,充分顯示RCEP對台灣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CPTPP。
更何況,CPTPP在美國退出後由日本主導,台灣要想加入,繞不開福島核食開放問題;CPTPP對市場開放程度的要求也相當高,島內業者未必做好承受準備。台灣要加入CPTPP,目前來看仍是遙不可及。
(香港十六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