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1月12日
第C04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德國姊妹》:我們如何思考惡?

《德國姊妹》劇照

《德國姊妹》:我們如何思考惡?

說起《德國姊妹》,不能不提英瑪褒曼於一九九四年所列出的平生最喜歡的十一部電影名單。按創作年份來算,《德》是片單中最新的一部,而且是唯一一

部女性導演作品。《德》還獲得了一九八一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及費比西影評人獎,飾演姐妹的兩位女主角Babara Sukowa和Jutta Lumpe同獲最佳女演員獎。這部電影成了馮 · 卓塔躋身德國新電影重要導演的代表作。

女性,傳記色彩,姐妹情節,以及富有爭議性的政治人物,貫穿着馮 · 卓塔的創作。《德國姊妹》可見她對這些元素的重視與癡迷,呈現了她如何冷靜地從複雜的政治地圖中摸索出一條人性的路徑,且不失對抗爭本身的深入思考。德國姐妹Marianne和Juliane生活於一九七○年代的西德。姐妹二人都投身婦女解放運動,但走的路卻很不一樣。 Juliane在一家雜誌社工作,以新聞報道為武器追求女性權利;Marianne則參與暴力革命運動,認為只有恐懼、流血才能真正推動社會有所改變。Juliane不認同Marianne的選擇,尤其當Marianne年幼的兒子Jan被送到兒童收養院,她不忍心讓孩子去承受失去父母的代價。Marianne入獄後,Jualiane的數次探訪是本片最精彩的部分。兩姐妹之間分歧明顯,然而,每一次的碰撞都醞釀着微妙的理解。

片中姐妹在歷史上真有其人,馮 · 卓塔為激進恐怖分子Marianne造像,將她的人生抉擇編織入姐妹關係的網中,帶給人更多對社會如何造就了她們的思考。這部電影自然也引發了不少爭議。有趣的是,這些爭議其實與漢娜阿倫特寫下《平庸之惡》後所引發的思想震盪類似:我們如何思考惡,行為的惡與制度的惡,哪個更真實?哪個又更虛偽呢?

《德國姊妹》(Marianne & Juliane)

16/11 星期一 19:30

澳門紐曼樞機藝文館

KINO德國電影節 · 澳門

(拍板有限公司及香港歌德學院聯合主辦)

喬奕思(香港影評人)

2020-11-12 喬奕思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1860.html 1 《德國姊妹》:我們如何思考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