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1月09日
第C06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空間、生活、教育之不能分割的關係

空間、生活、教育之不能分割的關係

上一期文稿是趁着《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公開諮詢期完結前提提意見,以盡公民責任。今期延續上期議題,談談空間、城市與教育的一些關係,希望廣大讀者能對城市空間有更多的關注,為澳門建設“美麗家園”盡一份努力。當然,筆者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想帶出的課題是空間與教育之間密切的關係,期望更多的教育同工們共同關心這個課題。

很多人對於城市的規劃和空間的理解都偏向於一種“中性的設置”(neutral setting)。也就是說,一座建築物或是一項規劃是處於一種中立的狀態,或是假設它們不會對人帶來很多(壞)的影響。舉例來說,澳門的垃圾數量很多,垃圾處理成為其中一個迫切的議題。興建焚化爐是解決方法之一,相信市民大概不會對此方法提出很多的反對意見,但如果將興建位置納入考慮當中,就會變成一個複雜的問題了,對不?這也體現着人與空間的直接關係。另一個大家可能更為熟悉的例子——《愚公移山》的故事,雖然說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但不是正正體現了自然山體對愚公一家人的出行帶來了影響嗎?又或者說,居住在娛樂場所附近的居民很多時候都會受到霓虹燈光線的影響,晚上只能將窗簾拉上,但如此一來,原來可擁有的景觀也就沒有了。以上所談的並不是筆者的新觀點,而是社會學家一直以來都關心的“空間理論”(spatial theory),例如:空間的社會性、空間與人類經驗、空間與權力、空間與知識生產、空間與社會公義、空間與人的流動等等的課題。所以,如上一期指出,城市規劃並不是一個單純硬件建設的課題,更多涉及到的是人與環境的互動,同時涉及權力和公義等諸多的議題,因此需要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探討和思考。

上面談了空間和生活的關係,那麼,空間跟教育又有甚麼關係呢?《孟母三遷》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空間和環境對教育的影響。筆者常開玩笑,如果孟母換到今天的澳門居住,要選擇一個好的環境避免孟子受到不良影響就非易事了,因為娛樂場所遍佈在澳門各大小社區之中!城市規劃與教育的關係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教育的固定空間在規劃中的位置/比重/設置;二、城市規劃中所衍生出的教育或是反教育效能。前者是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硬體,例如學校、教育中心、藝術中心等等;後者則是指一切因規劃而衍生的教育/反教育議題,譬如設置學校與娛樂場所的適合距離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所以,過去曾有人提出要在澳門建立一個“學校村”之類的提議,其實就是希望通過教育和環境的協同效應,發揮出積極的教育效能。不過,這都是屬於上面提及的第一種的理解,而面對第二種情況時,如果在城市規劃中未對教育有足夠的思考,那麼教育則只能置於一種“接收者”(recipient)的被動位置了!

黃素君

2020-11-09 黃素君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1192.html 1 空間、生活、教育之不能分割的關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