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1月06日
第C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隨筆)拒絕禍水

拒絕禍水

日本政府有意自二○二二年起持續三十年向太平洋傾倒一百二十萬噸福島核廢水,原因是核電站已再無可儲存之處。消息一出,日本政府受各方抨擊,被迫暫緩決定。

九年前的“三 · 一一”大地震嚴重破壞日本福島核設施,為控制反應堆溫度,日本東電公司每天注入大量海水冷卻,同時不斷從反應爐抽出冷卻後的核廢水,存於廠區內的儲蓄罐。隨着罐數漸多,區內儲存位置漸少,日本政府順勢將核廢水的五項處理方案再次提上議程,在其他四項方案的襯托下,排入海洋成為日本政府的毫無懸念的最佳選擇——向全球分攤災難,以降低對日本的綜合傷害。

排入海洋並非指核廢水不經過濾地直接排出,而是在稀釋除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後再行排放。國際上,氚水入海並不鮮見,因常規技術難以將氚自水中分離,且氚不若其他放射性物質容易造成生物富集效應,對全球生態之危害相對溫和,如此,遂成為日本政府底氣來源。

但誰能保證稀釋後的氚水濃度以及不會摻雜其他放射性物質?日本政府不敢,東電公司更不敢。核事故發生後,東電公司曾信誓旦旦稱已濾除核廢水,豈知及後的檢測不僅驗出含氚,還有銫、鈷等大量放射性物質殘留。此外,政府一直強調的“安全”是建基於廢水中只含有氚的假設,但若然淨化不夠徹底或任何環節出錯混入其他放射性物質,則引致的生態災難,後果不堪設想。

正如不少專家所疑問:核電站附近的大片無人區,為何不能建造更多儲水罐?畢竟在陸地儲存得越久,廢水的放射性愈得以衰減,以空間換時間,寄望未來科技研發有效潔淨核廢水的無害化處理,總好過在新冠疫情當下,各路專家調研不便,急於推進核廢水方案,倉促決定傾倒入海,漠視人民意願、無視當地漁民生計,更輕視了可能出現的全球性生態災難——別以為只是幾個國家的環保和外交議題,福島周邊海域同屬太平洋,更是全球海洋的一部分,環流使核廢水流抵北美、沿赤道經菲律賓、台灣以東再回到日本,影響的可不只是幾個國家和地區,最終全球都會遭受惡果。魚類遷徙、人類福祉、生態安全均是國際問題,倘日本堅持甩鍋要全世界埋單,斷非一個負責任政府應有之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何況該決定之深遠,將禍及持續幾代人。

不管日本政府這次暫緩是迫於壓力下的緩兵之計,抑或是安倍為小泉進次郎這位政壇新星埋下的政治伏筆,暫緩始終並非壽終正寢,核廢水入海方案猶如懸在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同住地球村的人們,應該密切且持續關注日本對於核廢水處理方向,堅決反對各種污水、廢水以任何形式的污染。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不應淪為戲言;不望與子同裳,但求貽害無窮的毒水之禍,萬勿叫全球與子同“嘗”。

黃爾菁

2020-11-06 黃爾菁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0591.html 1 (隨筆)拒絕禍水 /enpproperty-->